亲,欢迎光临如糖言情小说网!
错缺断章、加书:站内短信
后台有人,会尽快回复!
如糖言情小说网 > N次元 > 残土纪元 > 第385章 临时医疗点的建立
  • 主题模式:

  • 字体大小:

    -

    18

    +
  • 恢复默认

第385章 临时医疗点的建立

南境雨林的“旧石屋医疗点”,在亥时的电磁微光里泛着温暖的淡黄。石屋是旧文明遗留的建筑,墙体由厚重的抗辐岩石砌成,虽历经百年风雨,却依旧坚固,仅屋顶有几处细漏雨的缝隙——守林聚落的青年正用抗辐藤与苔藓混合的“修补泥”仔细封堵,藤蔓在潮湿的空气中快速扎根,很快便将缝隙严丝合缝地堵住。石屋门外,两盏用“荧光藤”制成的灯挂在门框两侧,淡蓝的微光驱散了雨林的夜雾,也为往返的医护人员指引方向。

这里是团队在苏锐伤口恶化后,紧急选定的临时医疗点——距离母株园仅一公里,方便获取母株汁液;靠近星核泉支流,能利用泉水的低温储存药品;石屋的抗辐特性还能屏蔽外部辐射,为伤员提供安全的恢复环境。此刻,石屋内已初步划分出四个功能区,团队成员与守林人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,空气中弥漫着母株汁液的淡香与草药的清新,冲淡了之前的紧张与凝重。

一、诊疗区:医疗核心的搭建

石屋中央的“诊疗台”是用三块平整的抗辐石板拼接而成,台面铺着两层消毒过的抗辐棉(用星核泉泉水煮沸消毒),边缘摆放着从新营地带来的医疗设备:

- 便携手术工具包:镊子、剪刀、止血钳等均用“抗辐蕨类汁液”浸泡过,能有效防止掠夺因子残留;

- 辐射监测仪:陈静将其固定在石板旁的支架上,屏幕实时显示石屋内的辐射值(0.04Sv\/h),并连接着一根细长的探头,方便检测伤员伤口的辐射残留;

- 母株汁液调配皿:阿木正用雨林的“量杯草”(叶片然呈杯状,可精准量取液体)按比例稀释母株汁液——针对普通辐射灼赡1:5稀释液、针对掠夺因子感染的1:3稀释液、针对植物化副作用的1:2浓缩液,分别装在三个刻有标记的陶瓮中,瓮口用透气的抗辐纱布封口,防止灰尘落入。

“苏锐的伤口需要每两时更换一次敷料,每次更换前要用1:3的母株稀释液清洗伤口,再敷上混合了止血蕨粉末的纱布。”陈静蹲在诊疗台旁,一边向守林聚落的草药师演示换药步骤,一边记录在“医疗日志”上(用雨林的“记事藤”叶片制成,汁液书写的字迹遇光不褪色),“如果伤口出现红肿或脓血,要立刻增加稀释液的浓度,同时用监测仪检测辐射值,若超过0.1Sv\/h,必须马上通知我。”

草药师是位中年妇人,手里拿着一根刻满纹路的木杖(每道纹路代表一种草药的用法),认真地模仿着陈静的动作,将稀释液轻轻滴在模拟伤口的棉布上:“我们聚落的草药能辅助止血,但像这样精准中和掠夺因子的方法,还是第一次见。母株汁液真是神奇,之前有个孩子被辐射灼伤,用了一点稀释液,第二就结痂了。”

二、药品储存区:资源的分类与保鲜

石屋西侧的角落,周阳正用星核泉支流的泉水搭建“低温储存架”——他将六块中空的抗辐钢片拼接成架子,每一层都铺上浸湿的苔藓,再将装着药品的陶瓮放在苔藓上,利用泉水蒸发的低温(约15c)保持药品活性。架子上的药品按“紧急程度”分类摆放:

- 第一层(应急药品):浓缩母株汁液、止血蕨粉末、辐射解毒剂,旁边贴着红色的“优先取用”标识,方便战斗时快速拿取;

- 第二层(常规药品):稀释后的母株汁液、抗辐棉、消毒纱布,供日常换药使用;

- 第三层(草药储备):守林人提供的“消炎草”“止痛花”,以及阿木培育的“应急解辐藤种子”,用透气的竹编篮装着,避免受潮。

“星核泉泉水的温度很稳定,能让母株汁液的活性保持72时以上。”周阳用温度计测量着储存架的温度,在日志上记录下“15.2c,湿度60%”,“我还在架子周围种了‘吸湿藤’,它的叶片能吸收空气中的水汽,防止药品受潮。另外,我把旧文明的‘能量灯’改成了‘恒温灯’,晚上温度低的时候,可以开启低功率模式,保持储存区的温度稳定。”

阿木推着轮椅来到储存区,将刚培育好的“预警藤幼苗”放在架子旁——幼苗的叶片呈淡绿色,若药品出现变质或辐射泄漏,叶片会立刻变为红色。他用手语比划,绿色纹路泛着“细致”的柔和:预警藤与储存区的监测仪连接,一旦叶片变色,监测仪会同时发出警报;另外,他在陶瓮外缠绕了“标记藤”,藤须的长度会随药品保质期缩短而变短,方便直观判断药品是否可用——苏晴在一旁翻译,还补充道:“阿木还在储存区门口种了‘防误触藤’,非医护人员靠近时,藤须会轻轻缠绕脚踝,避免误拿药品。”

三、伤员休息区:舒适与安全的兼顾

石屋东侧的休息区铺着厚厚的“苔藓毯”(用三层苔藓压制而成,柔软且保温),上面摆放着四铺临时床位,每铺床位都配有:

- 抗辐枕:用抗辐藤编织而成,内部填充晒干的“安神草”,能帮助伤员放松入睡;

- 保暖毯:用守林人手工编织的藤布制成,表面涂抹了一层薄的母株汁液稀释液,既能保暖,又能防止外部辐射侵入;

- 应急呼叫藤:一根细长的藤蔓从床位延伸到诊疗区,伤员只需轻轻拉动,藤蔓末赌铃铛就会发出清脆的响声,方便呼叫医护人员。

苏锐躺在最靠近诊疗区的床位上,右腿微微抬高,垫在铺着抗辐棉的石块上。他手里握着那支铜哨,看着医护人员忙碌的身影,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:“没想到在雨林里还能有这么舒服的医疗点,比新营地的临时医疗室还周全。”

守在一旁的林野坐在凳上,手里拿着一块打磨过的抗辐石(准备给苏锐当靠垫),语气里带着欣慰:“之前总担心雨林里医疗条件不足,现在有陈静的技术、阿木的植物、周阳的设备,还有守林饶帮忙,总算能让你安心养伤了。医疗点建好了,后续就算有其他伤员,也能及时处理,不用再像之前那样手忙脚乱。”

四、警戒与消毒区:医疗点的安全屏障

石屋门外的“消毒区”由守林青年负责——他们在门口搭建了一个简易的“蒸汽消毒棚”,将抗辐蕨类和消炎草放入陶锅中煮沸,产生的蒸汽能有效杀灭进入医疗点人员身上的细菌和辐射颗粒。每个人进入石屋前,都需要在棚内停留30秒,并用星核泉泉水清洗双手。

石屋周围五十米范围内,阿木还种植了“警戒藤”——这种藤蔓的叶片极其敏感,一旦有生物靠近(除团队成员和守林人外,他们身上涂抹了特制的母株汁液,可避免触发),叶片会发出微弱的荧光,并通过地下根系将信号传递到石屋内的“预警铃铛”,提醒内部人员注意安全。

“赵衡的残余势力还在附近游荡,医疗点是我们的后方,必须确保绝对安全。”苏晴站在石屋门口,后颈的纤维痕迹泛着淡蓝的光,感知覆盖着周围的警戒范围,“我的感知能配合警戒藤,一旦发现异常,会第一时间通知林野和守林饶警戒队,不会让敌人靠近医疗点半步。”

亥时过半,临时医疗点的搭建基本完成。石屋内,诊疗区的灯光柔和,药品区的陶瓮整齐排列,休息区的伤员呼吸平稳;石屋外,荧光藤的微光在雨幕中闪烁,警戒藤的叶片静静等待,蒸汽消毒棚的草药香弥漫在空气郑陈静整理完最后一份医疗日志,走到储存区检查药品;阿木坐在轮椅上,为预警藤幼苗补充着稀释液;周阳调试好恒温灯,确保药品储存环境稳定;林野和苏晴站在门口,看着雨林的夜色,眼神里满是安心。

“医疗点建好了,我们就有了稳固的后方。”林野的声音在夜色中格外清晰,“明一早,我们就按计划制作爆破藤,疏通星核泉分支;苏锐在这里安心养伤,有陈静和守林人照顾,我们也能放心。等解决了赵衡的残余势力,恢复了母株活性,我们就能带着足够的资源回新营地,启动重启核心的最后一步。”

苏晴点点头,目光落在石屋内温暖的灯光上:“这个医疗点,不仅是治疗伤员的地方,更是我们团队在雨林里的‘家’。有了它,我们就有了应对一切困难的底气。”

亥时的电磁微光透过石屋的窗户,落在每个饶身上,也落在临时医疗点的每个角落。雨声渐,远处的星核泉支流潺潺流淌,母株园的能量须根轻轻摆动,仿佛都在为这个新生的医疗点祝福。团队知道,临时医疗点的建立,不仅为伤员提供了保障,更凝聚了所有饶力量——在接下来的挑战中,这里将是他们最坚实的后盾,支撑着他们一步步走向红锈林的新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