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欢迎光临如糖言情小说网!
错缺断章、加书:站内短信
后台有人,会尽快回复!
如糖言情小说网 > 历史 > 大明:寒门辅臣 > 第两千七百五十七章 时机不成熟
  • 主题模式:

  • 字体大小:

    -

    18

    +
  • 恢复默认

第两千七百五十七章 时机不成熟

罗贯中神情黯淡,精神也萎靡了许多,对顾正臣道:“《水浒传》若是不能出世,对不起恩师,我死不瞑目啊。”

顾正臣暗暗叹了口气。

若是让你知道,没遇到自己,别水浒了,就是三国,你也看不到他们排版印刷,会不会直接死后直接僵了……

“对于这本书,陛下的顾虑颇深。”

“可《水浒传》里面的不少故事,早就在民间传开了啊。”

罗贯中声音有些无力。

顾正臣也不否认,《水浒传》的写作,并不是完全的独家创作,而是在大量水浒戏的基础上整理、改编、创作出来的,它是二次创作的成果也不为过。

众多元杂剧和《大宋宣和遗事》所记水浒的人物姓名大致相同,只不过聚义地点不同,有在梁山泊的,有在太行山的。不管哪里,总之,什么及时雨,什么青面兽、黑旋风、武行者等等,这些人与故事,在南宋、元朝时,民间已经开始传播了……

底层都传了一百多年,几代人了,这个时候《水浒传》有问题,合不合适?

但朱元璋的顾虑与担忧也不完全是个人情感,独裁专断,缺乏自信,而是,这本书确确实实容易带来一些社会性问题。

比如明代中后期造反之人,通常都会使用水浒英雄的口号,比如除暴安良、替行道之类,甚至不少造反首领直接用《水浒传》的人名或诨号,比如李自成自称闯将,张献忠号称霸王等……

回头看,朱元璋、陈友谅、张士诚造反的时候,可没有什么诨号,就连刘福通、方国珍等人,也没起绰号,起来,后来之人动不动起个绰号,还是学了水浒,有了诨号证明自己不是罡就是地煞,总之,跟着干就得嘞……

教员评价水浒时,早年认为群众要革命,每个造反者都是被逼上梁山的,晚年时认为水浒“好就好在投降”,可以“做反面教材,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”。

到底,这本书确实有些争议,一旦出世,凭借书中的故事,必然广为传播,那随后会不会带来治理上的压力?

朱是大地主,怕的就是百姓造反,一个个都去梁山了,还打家劫舍,霍霍百姓,那怎么协…

顾正臣深深看着罗贯中:“陛下并没有禁止这本书出版,只是认为目前还不是时候。”

罗贯中反问:“那什么时候是时候,我已经老了,还能活到那一吗?”

顾正臣沉默良久,最终道:“即便我们不在了,知道未来很好,还有必要抱着遗憾而去吗?”

罗贯中看向顾正臣,心头一颤。

是啊。

若是遗憾,他岂不是更遗憾?

他才三十六,这身体,就是让他活十年,也还不到五十,他想看到的,岂不是更多,他想要留住的,难道比自己更少吗?

自己毕竟,经历了潮起潮落,一把年纪了。

罗贯中收拾好情绪,看着顾正臣问:“你这身体,当真没有办法治好了吗?”

顾正臣抬手摸了摸胸口,轻声道:“目前来看,是这样。”

“目前?”

“是啊,目前,只能乐观点,不是吗?”

罗贯中看着轻松的顾正臣,叹了口气:“我这个老头子,还没你活得通透。起来,你当真不怕,失去这人间的一切吗?”

顾正臣爽朗一笑:“我活着,人间的这一切,丢不了。我走了,人间的这一切,我也带不走一件。最主要的是,我知道死后的世界会是一个怎么样的世界,没什么可遗憾的。”

罗贯中点零头,抓着白色胡须:“那你告诉我,水浒一定会出版,对吧?”

顾正臣含笑:“我可以向你保证,水浒一定会与三国一样,为世人所熟悉。只是,眼下需要先扫盲,加大教育。”

罗贯中明白了。

朝廷想要先扫民愚昧,让百姓有更多认知。

这是好事。

顾正臣拍了拍手,辞别道:“这次离开,下次相见,不知要何时了,万望保重。”

罗贯中拱手:“我老头子一个,保重不保重都那样了,倒是你,可一定要好好的,大明需要你。”

顾正臣想起什么,看向马三宝。

马三宝从包裹里取出一本书,递给罗贯中,笑呵呵地:“罗爷爷,这是先生写的书,等书籍进入山西,怕要明年开春了,我们随身带了几本,这本给你,权当是元旦的礼物。”

罗贯中接过,啧啧道:“三宝越发魁梧高大了,他日必定是个了不起的军中将官。这是——马克思至宝全录?啥,马克思至宝?”

震惊的目光。

顾正臣哈哈大笑着,转身离开:“好好享受你的春节吧,我也要去洪洞,团聚了。”

罗贯中翻看了几页,震惊的胡须抓下来十几根,更显稀疏了,想找顾正臣问问,可追出去看,哪还有人影。

再次回到洪洞,已是除夕前一日。

祖母、母亲很是高兴,张希婉也松了口气,这次总算是没错过。

写对联,挂红灯笼,这些不需要顾正臣去做,有楚王、齐王他们就足够了,再了,顾家的子弟也多。

官员的登门被挡了回去。

顾正臣坐在书房里,对着舆图出神。

瓦剌的威胁不消除,和林就始终需要大军驻扎,压力太大,也不能持久,这不是一个强大国家的边疆常态。

常态是,大军不应该陈在边疆之地,只留下有限的防备力量就可以了。

至于其他,还需要一点点谋划。

张希婉走了过来,看着沉思的顾正臣,轻声道:“夫君明明可以走近路,为何非要去一趟北平,北平有什么,问了桑桑,桑桑也不清楚,还忸怩不已,夫君去找了一个女人。”

顾正臣捶了捶隐隐作痛的大腿:“夫君去北平确实是找一个女人了,不过不是你想的那般,行了,别打探了,好好陪着母亲与祖母,过了元宵,我们就出门,游山玩水,一路西校”

张希婉叹了口气,目光柔和地看着顾正臣:“其实,夫君要做什么,妾身与诚意、南枝都知道,跟着夫君一起出游,自然是快乐,可耽误了夫君做事,那就是我们的罪过了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