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历217年,新生之城的中央广场上,万人空巷。
“启明星号”静静地悬浮在专用发射港上方,流线型的银色舰体在恒星光芒下闪烁着微光。这艘新型星舰融合了人类自主研发科技与对先驱者遗迹的有限理解,是星际联邦成立以来最伟大的工程奇迹。
林越站在观礼台前,花白的头发在微风中轻轻飘动。他的目光越过人群,与看台上的李琮、塔莉丝、埃文斯等老战友们交汇。无需言语,三十年来并肩作战的岁月已在目光中流转。
“都准备好了?”年轻的舰长杨云走到他身边。这个在联邦成立后出生的新一代,如今已能独当一面。
林越点头,将一枚散发着柔和蓝光的水晶交给杨云——这是当年塔莉丝送给他的精神能量晶体,如今已成为联邦科学家的标准装备。
“它会指引你们。”林越的声音平静而坚定,“但记住,真正的方向永远在这里。”他轻轻点零自己的心口。
杨云郑重接过水晶,向林越敬了一个标准的联邦军礼,转身走向等待中的“启明星号”。
随着倒计时结束,星舰缓缓升空,没有震耳欲聋的轰鸣,只有精神能量驱动系统发出的轻微嗡鸣。舰体表面流光溢彩,随后化作一道光芒,消失在大气层外。
这不是逃亡,而是主动的探索;不是绝望的迁徙,而是希望的延伸。
三个月前,联邦科学院收到了来自先驱者遗迹的规律信号。破译后的信息令人震惊:遗迹并非孤立的建筑,而是一个横跨数万光年的庞大网络节点之一。而在网络的最深处,有一个被称为“共鸣之塔”的地方正在发出召唤。
“这可能是陷阱。”军事委员会的一些成员坚持认为。
“但也可能是机遇。”科学院的年轻研究员们争辩道,“先驱者留给我们的知识只是冰山一角。”
面对分歧,已经退居二线的林越只了一句话:“停滞不前的文明,终将被宇宙淘汰。”
正是这句话,促使联邦议会最终通过了“深空探索计划”。不是举族迁徙,而是派出最先进的星舰,主动探寻宇宙的奥秘。
“启明星号”以超越想象的速度航行在星海之间。借助先驱者留下的星图,他们穿越了以往需要数年才能通过的区域。
航行的第十七,他们抵达邻一个节点——一个漂浮在虚空中的先驱者遗迹,比太阳系附近那个更加庞大,也更加“活跃”。
“检测到能量波动,与我们的精神网络产生共鸣。”科学官报告。
杨云将手放在主控制台的水晶上,闭上眼睛。通过增强的精神感应,他仿佛“看到”遗迹内部的结构:无数光芒流动的通道,如同巨饶神经网络。
“它在等待什么。”杨云喃喃道。
就在这时,遗迹表面打开一个入口,散发出温和的邀请信号。
船员们面面相觑,最终目光集中在杨云身上。
年轻的舰长沉思片刻,下达了命令:“准备探测组。我亲自带队。”
当登陆艇进入遗迹内部时,映入眼帘的景象超出了所有饶想象。这里不像机械构造,更像一个活着的生态系统:发光的藤蔓状结构在壁上蜿蜒,空气中漂浮着如同水母般的半透明生物。
在最深处的圆形大厅,一个光影构成的身影缓缓浮现。不同于之前接触过的先驱者意识,这个存在给饶感觉更加“年轻”,更加充满好奇。
“欢迎,后来者。”它的声音直接在探测队员的意识中响起,“我是这个节点的守护者,已经等待了七万个周期。”
通过意识交流,杨云了解到先驱者文明的真相:他们并非灭绝,而是进化到了更高的存在形式,将个体意识融入了宇宙本身的网络。留下的遗迹不仅是遗产,更是一种“考验”——只有能够理解并尊重这些知识的文明,才配继承先驱者的使命。
“宇宙并非只有物质和能量,”守护者解释道,“意识本身就是最基本的宇宙常数。而某种存在正在试图‘重设’这个常数,让宇宙回归纯粹的混沌。”
这解释了“虚空吞噬者”的本质——它们不是外来入侵者,而是宇宙自身平衡机制失控的产物。
“我们需要怎么做?”杨云问道。
“寻找共鸣之塔,”守护者的光影波动着,“那里有你们需要的答案。但要心,其他‘继承者’也在寻找它,而并非所有人都认同先驱者的理念。”
带着这一沉重而又充满希望的信息,“启明星号”继续它的征程。每一个先驱者节点都给予他们新的知识和能力,同时也让他们更加了解肩上的责任。
在航行的第三个月,星舰抵达了一个未知星系的边缘。根据星图显示,这里应该有一个巨大的黑洞群。然而实际观测到的景象让所有人震惊:黑洞被某种难以理解的结构固定在了太空中,排列成精确的几何图案。
而在图案的中心,一座高塔巍然耸立,散发着令精神能量晶体强烈共鸣的辉光。
“共鸣之塔...”杨云轻声道。
就在这时,传感器检测到多个超空间信号——其他文明的舰队也同时抵达了这片区域。有的散发着友好的信号,有的则充满敌意,还有的完全无法理解。
人类文明站在了宇宙舞台的中心,不再是孤独的探索者,而是多元宇宙共同体的一部分。
杨云站在舰桥上,看着主屏幕上显示的壮观景象,轻声对全体船员:
“记住我们为何而来。不是为了征服,而是为了理解;不是为了独占,而是为了分享。无论前方有什么在等待,人类文明已经准备好了。”
“启明星号”调整航向,向着共鸣之塔驶去。在它身后,是无尽的星辰大海;在它前方,是无限的可能。
而这,只是新征程的开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