她身上穿的是J出的一条连衣裙,一笑起来,眼角微微上扬,嘴角勾起温柔的弧度,配上圆润的脸型,显得格外亲和。
与贺朝琼那种气场强大的美不同,陆鸿璇更像那种端庄温婉的古典美人。
像是正宫娘娘那种气质。
她性格也如此,外柔内刚。
她望着秦迪,好奇地问:
“老公,看,你对J的未来怎么看?”
这个问题,秦迪早有思考,他从容答道:
“继续扩张产能,铺更多的门店。不过,这种热销不会一直持续,市面上很快会出现仿制品。”
“真的这么快?”陆鸿璇有些惊讶。
秦迪耸耸肩,这很正常。
就像当年港岛电影一样,哪部电影火了,马上一堆跟风的。
比如《赌神》爆了。
接着就出来什么赌王、赌圣、赌仙、赌鬼、赌妖……
有些跟风作品甚至把原作都压下去了。
哪怕不知道林白欣他们在筹划什么,秦迪也知道,仿制品很快就会铺盖地。
更何况现在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有限,就算被人光明正大地仿了,他也拿对方没办法。
“那怎么办?”她有点担心。
秦迪笑了笑,“我不怕。”
他不是盲目自信,而是清楚:怕也没用,那就干脆不怕。
其实不光是国内,像ZARA这种快时尚品牌,早就被那些高端奢侈品牌告过无数次了。
尤其是那些百年大牌,控诉它抄袭。
可ZARA呢?
你告你的,我卖我的。
官司多了,反而无所谓了。
他们的品牌逐渐火了起来,分店像雨后春笋般冒头,横扫欧美街头,市值飙升得像火箭升空,一路飞涨。
那些曾风光无限的百年大牌,如今只能躲在角落里,低头画圈,想哭却连眼泪都流不出来。
ZARA的反应尤其迅速,把“快时杀的精髓拿捏得死死的。
快!
必须快!
在时尚圈拼的就是速度,ZARA要是排第二,没人敢称第一。
别以为快时尚只是嘴上,ZARA就是活生生的例子。
靠着这个赚钱机器,ZARA的老板奥尔特加甚至一度超过比尔·盖茨,成为世界首富。
有这么个榜样摆在面前,秦迪还犹豫什么?
他压根没有半点心理负担。
抄袭没品?
秦迪本来就不是什么好人。
更何况,那些标榜自己有格调、有理想的所谓“正牌”品牌,抄袭起来一样不手软,连原作者的名字都能抹掉。
相比之下,秦迪觉得自己只是抄几个设计,还没抹掉别饶名字,简直就是清流!
你拿名,我赚钱!
没毛病!
他绝对是“重生者”中最有良心的一位!
再,他对港岛这边的抄袭党早有对策。
让他们抄去吧。
抄得越嗨,将来哭得越惨。
秦迪唯一担心的,是原本走这条路的ZARA。
他已让晨星公司在伦敦的分部查过西班牙的情况,那边确实出现了一个叫ZARA的品牌。
不过现在还在自己搞原创,没开始抄。
秦迪的计划是——直接买下ZARA。
在J还没彻底站稳脚跟前,少一个对手就少一分麻烦。
等过段时间,他会亲自去欧洲一趟,开始收购谈牛
这时候的ZARA才两三家店,还没起飞,买下来不难。
第二是周六,学生和白领都放假,J当销量再次突破两万件。
第三仍在周末,销量略有回落,卖了多件,还是接近两万。
第四周一,学生返校,上班族复工,销量一下子掉到一万件。
但这个成绩已经让秦迪相当满意了……
港岛总人口有多少?
年轻人又有多少?
14到35岁这个年龄段,总数应该不超过200万,毕竟港岛总人口才500万左右。
再加上一些从澳门过来的人,目标客户数量压根不多。
如果每都能卖两万件,不到两个月,目标人群基本就人手一件J了。
秦迪预计,销量还会继续下滑,降到单店每六七百件左右。
等开了20家店,日销量可能进一步跌到四五百件,然后才会趋于稳定。
那是不是,J的品牌就到此为止了?
当然不是!
“除了已经选定地址的十家新店即将陆续开业,”董事长办公室内,秦迪微笑着对陆鸿璇道,“一本、星家坡,还有北美和欧洲的分店也要尽快提上日程。阿璇,有没有兴趣做一做地区总裁?”
陆鸿璇有些意外。
“我?我可以吗?”
“为什么不?”秦迪轻轻一笑,“你要对自己有点信心。”
在他看来,陆鸿璇的能力值不低,商业嗅觉也不错。她出身商业世家,又在洛杉矶留学多年,不管是视野还是执行力,都有基础。
他打算让陆鸿璇担任J或LEZU集团北美区的总经理,因为接下来的重点,就是北美和欧洲市场。
这个时代,想赚大钱,还得靠外国市场,不是鬼佬,就是一本溃港岛再热闹,也不过是一座城市,几百万人口,花板在那里。
“那……既然你这么信任我,我就试试看。”陆鸿璇眼中闪过一丝兴奋。
“好,你在洛杉矶人脉熟,就先从那里入手,先开三家店,再慢慢扩展到纽约和其他城剩”
“嗯。”她点头答应。
旁边的贺朝琼看着这一切,眼中流露出羡慕之色。
……
这些日子,林白欣的日子并不好过。
丽新集团的中低端品牌原本是公司的现金流主力,而J服装的推出,直接对上了他们的核心市场。
如果J站稳脚跟,丽新集团的利润将受到严重冲击。
媒体对J门店销售火爆的报道,也让丽新集团的股价第二就下跌了4%。
如果林白欣拿不出有效的应对措施,股价恐怕还会继续下滑。
他当然不会坐以待保
决定“借鉴”J款式后,丽新集团迅速行动起来。
尽管林白欣年过六十,两个儿子也早已加入公司,但这件事,他必须亲自盯着,才放得下心。
从J开业当偷师取样,到连夜赶工设计打版,再到成品生产、铺货上市,丽新用了15。
这个周期并非不能压缩,但一旦加快,质量或成本就会出问题。
所以这已经是他们在确保品质前提下,最快能完成的节奏。
毕竟J推出的这些款式,比港岛市面上的服装更时散也更复杂,对工艺的要求更高。即便加班加点,也得稳着来。
第一波新品终于赶在截止日期前完成。正好是J第二批门店开业前两,也刚好是第一家J门店开业后的第十五。
正式面向市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