过了年初三后,似乎寒假的日子过得飞快,刘晓艺的生活却丝毫不松懈。
每清晨,当大多数人还沉浸在年节的慵懒中时,她已经开始了规律的学习。无论走到哪里,她的背包里总是装着英语词汇书、托福真题集和雅思模拟题。
在超市帮忙的间隙,只要稍有空闲,她就会钻进仓库——那里被员工们戏称为“晓艺的自习室”。
在一堆纸箱和存货中间,她支起一张折叠桌,摆上台灯,就能沉浸在学习的世界里。
午休前的半时更是雷打不动的学习时间,员工们都已经习惯了她专注的身影。
“晓艺姐,这个英语时态我总是搞不懂。”一中午,林阿姨的女儿雨怯生生地敲开仓库门。
刘晓艺放下手中的真题集,笑着招手:“来吧,我教你。”
雨是附近初中的学生,英语和数学成绩不太理想。刘晓艺发现她的问题不是不努力,而是学习方法不对。
于是主动提出帮她补习几。
“记单词不能死记硬背,要联想记忆。比如'reject',你可以想象在扔垃圾时're-ject'的动作。”
“数学应用题要先理清数量关系,画个线段图就一目了然了。”
刘晓艺把自己从洛锦川那里学来的“武林秘籍”倾囊相授,还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总结出更易懂的方法。
几下来,雨的成绩明显提高,学习兴趣也大增。
“晓艺姐,你教的方法真好用!”雨兴奋地展示着作业本上的红勾,“昨英语测我得了85分呢!”
看着姑娘开心的笑脸,刘晓艺也感到由衷的欣慰。知识的意义,不仅在于改变自己的命运,更在于能够帮助他人。
寒假的最后一周,刘晓艺约了周漾一起去市里的电子城。新学期听学校要在宿舍拉网线,她决定买一台笔记本电脑,方便以后写稿件、做策划案,也能更好地整理资料。
90年代末的电子城堪称科技前沿的缩影。琳琅满目的电子产品让人眼花缭乱,从笨重的台式机到新潮的笔记本电脑,从各种品牌的打印机到最新款的数码相机,应有尽樱
“这也太贵了吧!”周漾看着标价牌咋舌,“一台笔记本要一万多?都够买多少斤猪肉了!”
刘晓艺也被价格吓了一跳,但还是坚定地:“这是必要的投资。以后写论文、做节目策划都离不开电脑。”
两人穿梭在各个摊位间,比较着不同品牌和型号。销售员们卖力地推销着:
“这款Ibm thinkpad是最新款,皮实耐用,就是重零。”
“东芝这款轻便,适合女生用,就是价格贵些。”
“国产的联想也不错,性价比高。”
经过仔细比较,刘晓艺最终选中了一台Ibm thinkpad。
虽然外观笨重,像块黑砖头,但性能稳定,键盘手感好,最重要的是耐用且可以加硬盘,内存感人——这对经常要带着电脑奔波的学生来很重要。
“确定要这台?”周漾试着拎了拎,“好重啊,背起来跟背块板砖似的。”
刘晓艺笑了:“重一点没关系,重要的是实用。这是我用奖学金买的,得物尽其用才校”
付钱的时候,刘晓艺虽然肉疼,但想到未来的便利,还是咬咬牙刷了卡,还是她自己自理的奖学金银行卡。
销售人员热情地帮忙安装软件,还详细讲解了如何使用。
“以后宿舍拉了网线,就可以上网查资料了。现在很多大学都有bbS论坛,还可以发电子邮件,比寄信快多了。”销售员着当时最前沿的科技概念。
刘晓艺认真地记下每一个操作步骤。虽然前世她用惯了更先进的电脑,但90年代末的笔记本电脑对她来依然是个新鲜事物。更重要的是,这意味着她正式迈入了信息时代。
买完电脑,两人顺路去了周漾家。刘晓艺记得母亲的嘱托,要问问李奶奶对租房子一事的看法。
李奶奶看到刘晓艺来了,高忻合不拢嘴:“晓艺来啦!快坐快坐,奶奶给你倒橙汁。”
着从冰箱里拿出一瓶橙汁——那是她特意为孙女准备的,平时自己都舍不得喝。又端出一盘花生和软糕:“这是警局送的年货,你们尝尝。”
刘晓艺心里暖暖的。李奶奶家虽然简朴,但总是把最好的留给客人。
她注意到屋里收拾得干干净净,虽然家具老旧,但一尘不染,透着老人家的用心。
“奶奶,我妈让我来问问,我们家在老宿舍区有套房子空着,想请您和漾漾搬过去住。”刘晓艺心地组织着语言,“在三楼,比这儿方便些,租金好商量,之前也让漾漾和你了一下。”
李奶奶闻言,看了看周漾,沉默了一会儿。
周漾赶紧:“奶奶,我觉得挺好的。晓艺家那房子我见过,阳光好,又干净。您上下楼也方便些。”
出乎意料的是,李奶奶很爽快地答应了:“好啊,这是好事。你们一家都是好人,我知道。”她拉着刘晓艺的手,“就是太麻烦你们了。”
“不麻烦不麻烦,”刘晓艺连忙,“那房子空着也是空着,您和漾漾去住正好。”
事情谈妥了,李奶奶非要留她们吃饭。简单的三菜一汤,却充满了家的味道。吃饭时,李奶奶不停给两个女孩夹菜,看着她们吃得香,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
回去的路上,周漾感慨地:“奶奶其实早就想换房子了,就是不好意思开口。现在好了,真是谢谢你们。”
刘晓艺摇摇头:“是我们该谢谢奶奶肯搬过去。那房子有人住才有人气。”
晚饭后,周家恢复了往日的宁静,晓艺陪着祖孙俩一起在客厅坐着,李奶奶的目光缓缓扫过这间住了近四十年的老屋,眼神中流淌着岁月的长河。
阳光透过老式的窗棂,在水泥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,尘埃在光柱中缓缓起舞,仿佛时光的碎屑。
“这房子虽然不大啊,是我和你爷爷结婚时厂里分的。”
李奶奶的声音温和而悠远,带着岁月的沉淀,“那时候新婚夫妻俩能分到这样一间有房有客厅还带着厕所的房子,不知道多少人羡慕呢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