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营地的“战略讨论厅”,在未时的电磁柔光里泛着生机与思索交织的淡绿。0.07Sv\/h的辐射已稳定在安全阈值下限,厅外的抗辐藤林长势喜人,淡绿的枝叶顺着窗棂探进厅内,偶尔有细碎的星核结晶(化作透明的露珠状)从叶尖滴落,落在厅中央的“红锈林全域地图”上——地图是老秦用十张粗麻布拼接的,用不同颜色标注着已探索区域(新营地、星核塔、黑岩峡谷)和未探索区域,其职南境雨林”被陈静用红笔圈出一个醒目的圆圈,旁边贴着一张泛黄的旧档案纸,正是她建议的核心依据。
厅内围坐的团队成员状态各异:林野握着青铜刀,指尖轻按在地图上的星核塔位置,眉头微蹙——重启核心的前期准备已完成80%,但“星核泉主脉能量不足”的问题逐渐凸显,现有能量仅够支撑核心启动,若要实现全红锈林的辐射净化,还需更多清洁能源来源;阿木坐在轮椅上,左脸的植物化藤蔓虽已柔和,却仍需定期涂抹解辐藤汁液,他的右手握着一片新抽芽的“寻踪藤叶”,叶片正朝着地图南方微微倾斜;苏晴的辐射绘图本摊在膝头,屏幕上预载着周明笔记里“南境区域的零星记载”(“南境有密林,多抗辐植物,或存星核泉分支”);苏锐靠在墙边,右腿的伤口已基本愈合,手里把玩着那支铜哨,目光落在南境雨林的标注上,带着警惕与期待。
“重启核心的能量缺口约30%,现有星核泉主脉的流速只能满足基础运转,若强行启动净化网络,可能导致核心过载。”陈静率先打破沉默,她从随身的工具包中取出那份旧档案——纸张边缘磨损严重,上面的字迹是赵氏家族的旧字体,需借助周阳的“古文字解码器”才能完整读取,“这是我在赵氏旧物资库的底层货架找到的,标注为‘南境资源秘录’,里面提到南境雨林有两处关键资源:一是‘星核泉南部分支’,流速是主脉的1.5倍,且能量纯度更高(95%);二是‘抗辐母株’,是所有抗辐植物的源头,其汁液不仅能彻底缓解阿木的植物化副作用,还能增强解辐藤的净化效率,甚至能为重启核心的‘抗掠夺因子涂层’提供原料。”
她将档案摊在地图旁,指着上面手绘的简易路线:“从新营地出发,往南走约50公里,穿过‘浅滩辐射带’(辐射值0.2Sv\/h,可通过阿木的植物中和),再翻越‘断岩山脉’(有然抗辐岩层,可作为中途休息点),就能进入南境雨林的外围。秘录里还提到,雨林外围有旧文明的‘能量监测站’,里面可能保存着星核泉分支的具体坐标和抗辐母株的生长区域图。”
“我的感知能隐约捕捉到南境方向的微弱能量信号。”苏晴闭上眼睛,后颈的纤维痕迹泛着与寻踪藤叶同源的淡绿光,绘图本屏幕上弹出“南境能量波动图”:“约50公里外有持续的‘淡绿能量信号’(抗辐植物的特征),60公里处赢淡金能量信号’(星核泉的特征),与档案记载的距离基本吻合。但信号在浅滩辐射带处有轻微中断,可能是辐射干扰,需要靠近后才能确认具体位置。”
阿木的寻踪藤叶倾斜角度变大,叶片边缘泛起淡淡的荧光——这是植物对“同源能量”的本能反应。他用手语比划,绿色的植物化纹路泛着“确认”的柔和:寻踪藤能感知到抗辐母株的微弱能量,即使在50公里外也能锁定大致方向;进入雨林后,他可以培育“引路藤”(用寻踪藤与抗辐藤杂交),其藤须会朝着母株方向快速生长,精准定位;同时,浅滩辐射带的辐射可用“大面积解辐藤播种”中和,比之前的单点处理更高效。
“风险呢?”林野的目光落在浅滩辐射带和断岩山脉的标注上,青铜刀的刀尖轻轻点在地图上,“秘录里有没有提到南境雨林有赵衡的残余势力?或者未知的危险,比如辐射陷阱、变异生物?”
陈静的脸色微微凝重,翻到档案的最后一页:“秘录末尾有一行潦草的批注——‘南境影守林者”,非赵氏所属,需谨慎’。结合周明的笔记推测,‘守林者’可能是旧文明留下的自动防御系统,或长期生活在雨林里的抗辐生物,具体威胁未知。另外,浅滩辐射带下方可能有未引爆的‘矿用炸药’(之前红锈林采矿时期遗留),踩上去会引发爆炸,释放高浓度辐射雾。”
“我可以带队探路!”苏锐站直身体,铜哨在手心转了一圈,“浅滩辐射带的炸药可以用电磁步枪远程引爆,断岩山脉的攀爬我有经验,之前在北麓矿道练过。只要苏晴的感知提前预警,阿木的植物做好防护,应该能避开大部分风险。”
周阳则打开古文字解码器,将档案里的路线信息转化为“现代坐标”,标注在辐射绘图本上:“我可以根据坐标制作‘高精度导航图’,加入辐射值、地形难度、预估时间等参数,还能在图上标注应急避难点(比如断岩山脉的 cave)。另外,我可以改装几台‘便携能量探测器’,交给队员,实时监测星核泉分支的能量信号,比单纯靠感知更精准。”
林野的手指在地图上沿着南境路线反复摩挲,目光扫过团队成员的脸——陈静的坚定,苏晴的沉稳,阿木的期待,苏锐的主动,周阳的细致,每个人都在为这个建议贡献力量。他深吸一口气,握紧青铜刀:“陈静的建议可行,南境雨林的资源不仅能解决重启核心的能量缺口,还能帮阿木缓解副作用,是长远发展的关键。但我们不能全员出动,需要分两队:一队由陈静带队,我、苏晴、阿木、周阳同行,负责寻找星核泉分支和抗辐母株;二队由苏锐带队,留守新营地,负责防御、维护现有设备,以及接应我们返回,若超过7没有通讯,立刻启动应急方案。”
“我留守!”苏锐立刻应声,“新营地的警戒交给我,你们放心去,我会让劳工们加固防御,准备好医疗物资,等你们带着资源回来。”
接下来,团队开始细化准备工作:
- 物资准备:陈静负责清点抗辐装备(每人一套加厚抗辐服、抗辐面罩)、医疗物资(解辐藤汁液、辐射止血膏、应急担架);周阳负责改装便携能量探测器、导航设备,以及准备旧文明文字翻译手册(应对雨林监测站的信息);阿木负责培育足量的解辐藤种子、引路藤种子、预警藤种子,装在防水竹编盒里,随身携带。
- 路线规划:苏晴根据感知和档案信息,将50公里路线分为三段:第一段(0-20公里):新营地至浅滩辐射带,预计4时,重点是中和辐射、排除炸药;第二段(20-35公里):浅滩辐射带至断岩山脉,预计6时,重点是攀爬安全、寻找避难 cave;第三段(35-50公里):断岩山脉至雨林外围,预计3时,重点是规避守林者、定位监测站。
- 风险应对:若遇守林者,苏晴的感知提前预警,阿木的预警藤触发警报,林野和陈静负责防御;若星核泉分支被堵塞,周阳用携带的“管道疏通器”(改装的星核钢钎)清理;若阿木的植物化副作用突发,陈静携带的“应急母株汁液样本”(档案提到雨林外围有母株幼苗,可提前采集少量)能暂时压制。
未时过半,讨论厅外的抗辐藤叶被风吹得轻轻晃动,寻踪藤叶的倾斜角度愈发明显,仿佛在催促着团队出发。阿木的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,左脸的藤蔓泛着柔和的光——他能感觉到,南境雨林的方向,有能让他恢复的希望,也有能让红锈林彻底新生的力量。陈静将档案和导航图仔细收好,放进防水袋里,挂在胸前,目光坚定地看向林野:“准备工作明上午完成,下午出发,争取7内往返。”
林野点头,握着青铜刀站起身,目光扫过地图上的南境雨林标注,又看向厅外嬉戏的孩子们——他们在抗辐藤林下追逐,手里拿着用星核结晶串成的挂饰,笑声清脆。“我们去南境,不仅是为了资源,更是为了让这些孩子能在没有辐射、没有战争的红锈林里长大。”他的声音带着沉甸甸的责任,却也充满了希望,“明出发,让我们找到南境的方向,为红锈林的未来再走一步。”
团队成员纷纷起身,开始忙碌各自的准备工作:周阳抱着解码器回到技术实验室,改装探测器;阿木推着轮椅去植物培育区,筛选种子;陈静和苏晴整理医疗物资和导航图;苏锐则走出讨论厅,召集劳工们安排留守事宜。未时的电磁柔光透过窗棂,落在地图上的南境雨林标注上,淡绿的光与抗辐藤叶的颜色交织,像为这条新的征途,染上了希望的底色。
没有人知道南境雨林里等待他们的具体是什么,但每个人都坚信,只要团队在一起,只要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,就没有克服不聊困难——南境雨林的方向,不仅是寻找资源的路线,更是红锈林重建的新希望,是团队为自由与新生,迈出的又一步坚定步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