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欢迎光临如糖言情小说网!
错缺断章、加书:站内短信
后台有人,会尽快回复!
如糖言情小说网 > 历史 > 大明:寒门辅臣 > 第两千七百四十六章 那个人,来了
  • 主题模式:

  • 字体大小:

    -

    18

    +
  • 恢复默认

第两千七百四十六章 那个人,来了

顾正臣在讲,唐大帆、马直等人在记。

这一次,顾正臣没有藏着掖着,将万有引力,力学定律、守恒定律等全抛了出来,甚至还讲述了记住的少到可怜的化学分子式……

没办法,那玩意实在不好记,至于搞不明白的,那就去实验室研究吧。

反正就那些东西,反应的过程,生成的结果,观察总会有收获,大不了编写一套属于大明的化学公式……

至于农业最大的问题,旱涝可以通过沟渠湖泊深井等缓解或解决,比如凤阳那里,明显需要兴建不少水利工程,配合开挖深井方可解决年年旱涝……

蝗灾这东西必须建立相应的监测体系,并做好消灭举措,最大的举措不是散养鸡鸭,也不是在各地设置高网拦截,号召人捕蝗虫晒干了卖钱,而是破除迷信……

没办法,一旦起蝗灾了,给蝗神磕头的百姓可不在少数。

必须打破迷信,蝗虫就是蝗虫,灾就是灾,该干活的时候不能手软。

农药的研究需要懂化学,所以农学院的人兼修化学这是必然,要不然除草剂这辈子也难研究出来,至于其他农药,那就只能实验了,一次又一次的实验……

没有捷径。

顾正臣是打过农药,也知道敌敌畏很刺鼻,但不知道具体成分,更不要如何制造出来的……

至于内燃机,顾正臣也不清楚,反正内部结构和蒸汽机汽缸相差不多,就是将蒸汽机的锅炉改为内置的燃烧室,需设置一个点火塞,总之,是进气、压缩、做功和排气的往复过程……

问得再详细,顾正臣也回答不出来。

这东西,上辈子实在没仔细研究过啊,能知道原理与基本结构已经不错了……

实在不行就让马克思背锅吧,恩师没教……

这一讲,就是三,顾正臣都快被问崩溃了,老子哪知道那么多,还有方邈、朱橚你们,能不能多做点试验,什么是病毒什么是细菌,用显微镜多观察观察不就弄出来了……

哪弄病毒?

我怎么知道哪里去弄病毒,你丫就不能问点好的?

疫苗,牛痘就是一种疫苗,至于其他的疫苗,你自己去研究……

朱橚委屈,先生一点都不负责啊,这玩意怎么研究,先让其感染,然后生出免疫,这个免疫有没有生成,如何判断也不清楚,总不能将人丢回去,试试有没有生病吧……

到了最后,顾正臣挠了挠头皮,红着眼:“言而总之,总而言之,遇到问题多动脑子,以实验验证,不要怕犯错,前进的道路上允许你们试错。”

“即便走到头发现这条路是死胡同,也不必沮丧,至少,你们积累了经验,培养了人才,换个方向继续前行,要比最初快上许多倍,也告诉了后来人,正确的方向在何处。”

“诸位,我顾正臣虽然不能长期留在格物学院,但你们已经成长为新学的支柱,我希望你们竭尽全力,用你们的思想、行动,去推动这些研究不断走入无人之地,去成为先行者,开拓者!”

“百年之后回望,历史一定会记住你们的名字。接下来的路,你们放心大胆地去走,去试,去闯,去跋涉,去披荆斩棘!两年之后,我会回来,看看你们的进展与成果!”

马直、万谅、袁生等人肃然应声。

待一众人离开之后,顾正臣看着写满黑板的字,对留下来的唐大帆道:“两件事,你记一下,不必写下来,记在心郑”

唐大帆放下毛笔,神色凝重地看着顾正臣。

顾正臣沉声道:“第一件事,一年之后,在学院内部选出一支敢于吃苦,敢于奉献,敢于牺牲的技术型队伍,以机械工程学院、物理学院、化学学院为主,其他学院适当可以选一些人。”

“这一支队伍要不低于五十人,需要携家带口前往肃州,并告诉他们,未来十年二十年,都可能不会入仕,具体使命与任务,是……”

唐大帆吃惊地看着顾正臣:“所以,顾堂长去祁连山下真正的目的是——”

顾正臣抬手打断了唐大帆:“这一点保密,不管多少人看穿,都不能出来。第二件事,朝廷修建铁路是确定下来的事,不会改变了,至少清江至北平的铁路线一定会修出来。”

“要修铁路,不能没有钢铁,不能缺乏高超的冶炼技术。格物学院这些年来冶炼、铸造积累了很多技术,从新式火器的质量上、铺设的试验轨道上便可以窥见一二。”

“但是,铁路建设不可能只靠着学院下属的高炉来提供钢铁,供不上。所以,我建议将技术转让,设置民营钢铁厂,也扩大下工业基础,这一点,我没时间负责了,你来安排。”

唐大帆有些惊讶:“这,合适吗?钢铁一直是朝廷垄断,若交民间建厂,陛下那里——”

大型钢铁工厂与其他工厂很不同。

很不一样。

你制造个蒸汽机零部件,进购了多少铁矿生铁,卖出去了多少零部件,这些一对账就能查出来,大差不差没关系。

可一旦民营钢铁厂,连冶炼技术都放出去……

万一人家冶炼了十万斤铁,卖出去五万斤铁轨,剩下五万斤不知去向了,皇帝还能睡得着觉吗?

铁这东西,可以制成兵器,铠甲,也可以制为火器……

好端赌钢管厂突然转军工厂了,那咋整,这责任谁来担?

顾正臣知道唐大帆的担忧,也清楚这件事多少有些难办,思索再三,言道:“那就将这事交陛下决断,要么工部负责,要么民间经营,这事需要抓紧进行,若是等真正要建铁路时再准备,可就晚了。”

前瞻性的准备工作必须做足。

唐大帆了然。

顾正臣收拾好桌案,准备离开时,突然想起什么,问道:“我听秋招时,有七八位解元通过考核进入了格物学院?”

唐大帆点头:“是啊,皆是一流的人才,比如广东解元曾三省、北平解元武瓛、江西解元解缙……还有一干举人,相当出色。”

“来了吗?”

顾正臣抓了下胡须,呵呵笑了笑,言道:“将这些饶选修专业情况送府上一份,还有考核时的试卷也提出来一并送去。”

唐大帆看着顾正臣高心神情,疑惑地问道:“顾堂长,这里面——该不会是有什么才吧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