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到“外门吐槽峰”的院,沈问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对《他心通明术(残)》的研究。
他将心神沉入那枚黑色玉简。果然如同“bUG检测仪”所评估的那样,内部的信息支离破碎,大量关键性的法诀、行功路线、神念构建图缺失,残留的部分也如同断码的电报,前言不搭后语,充斥着矛盾和难以理解的地方。更麻烦的是,玉简本身似乎蕴含着一丝阴冷的、扰人心智的能量残留,想必就是之前修炼者“吃苦头”的根源。
“这已经不是代码残缺了,这简直是遭到了病毒攻击然后又被物理格式化了一遍。”沈问退出神识,揉了揉有些刺痛的太阳穴,“直接修炼,绝对是找死行为。”
但他并没有气馁。产品经理最不怕的就是需求不明确和资料不全,他们擅长从碎片信息中重构逻辑。
“不能把它当成一个完整的功法来修炼,而要把它看作一个‘开源项目的残存代码库’。”沈问定下策略,“我的任务,不是按部就班地运行它,而是理解它的核心思想,提取还能用的‘函数’和‘模块’,然后用自己的‘编程语言’——《真言心经》和‘吐槽真意’——将其重构,甚至二次开发!”
他再次进入神识,但这次不再试图去理解那些断裂的语句,而是全力运转“bUG检测仪”和【主动式真言探测】,同时开启了【数据可视化】能力。
在他的“视角”下,破碎的玉简信息不再是无意义的乱码,而是化作了一片弥漫着灰色迷雾的废墟。废墟中,散落着一些闪烁着微光的“代码片段”和“规则结构”。
“扫描核心逻辑残留……分析能量运行轨迹……追溯神念构建原理……”
他像是一个在考古现场心翼翼清理文物的专家,又像是一个在逆向工程破解敌方加密通讯的技术员,耐心而细致地梳理着这片知识的废墟。
【发现可用模块:基础情绪感知框架(版本:0.1a)。状态:严重损坏,可修复。】
【发现可用模块:神念干扰过滤网(版本:0.5β)。状态:部分损坏,需重写逻辑。】
【发现核心规则碎片:他心通联协议(底层)。状态:极度残缺,蕴含高阶规则,解析难度极高。】
【发现恶意代码\/信息污染源:已标识,建议隔离并分析。】
时间在深度思考中飞速流逝。数个时辰后,沈问长吁一口气,脸上带着疲惫,但眼中却闪烁着兴奋的光芒。
初步的“代码分析”完成了!
他大致弄明白了这门《他心通明术》的原理。其核心,并非强行读取他人思维(那涉及极高层次的道规则,几乎不可能实现),而是通过一种特殊的神念共振,去感知目标散发出的、无意识的“情绪场”和“表层思维波动”,并构建一个临时的、微弱的“神念连接通道”,从而实现类似“读心”的效果,并能进行一定程度的意念干扰和防御。
而玉简中的信息污染,似乎是一种修炼此法走火入魔后留下的负面精神印记,充满了混乱、猜疑和侵蚀性。
“核心思路是可行的,而且与我的‘弹幕视角’有异曲同工之妙。‘弹幕视角’是直接看穿‘规则层面’流露出的‘吐槽信息’,而‘他心通’是去主动感知生灵的‘思维信息’。”沈问思考着,“两者结合,或许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。”
接下来,就是重构工作。
他没有立刻动手,而是先运转《真言心经》,以精纯的真言法力构筑起一道坚固的“神念防火墙”,将那块被标识出的“恶意代码”彻底隔离、封印。这个过程如同清理电脑病毒,需要心翼翼,避免自身被感染。
清除掉最大的隐患后,他开始着手修复和重写那些可用的“模块”。
他以《真言心经》的法力为“编程语言”,以自身对神念的精细操控(得益于“微操言灵”的练习)为“开发工具”,以“吐槽真意”中对人性、对逻辑的洞察为“算法核心”,开始一点点地修补“基础情绪感知框架”,重写“神念干扰过滤网”的逻辑。
这并非简单的复制粘贴,而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。他需要理解原有模块的设计意图,然后用自己掌握的“技术”去实现它,甚至优化它。
比如,原来的“情绪感知框架”只能模糊感知“喜、怒、哀、乐”等基础情绪,沈问在重构时,加入了更细致的“情绪标签”,如“嫉妒(强度75%)”、“好奇(带30%审视)”、“杀意(隐藏,阈值60%)”等,并尝试与“弹幕视角”捕捉到的碎片化信息进行交叉验证,提升感知精度。
原来的“神念干扰过滤网”只能被动防御,沈问在重写时,加入了基于“吐槽真意”的主动反弹机制——当感知到带有恶意的神念探测或攻击时,可以自动反馈一段经过“真言加密”的、直指对方逻辑漏洞或心理弱点的“垃圾信息”,扰乱对方心神。
至于那个极度残缺的“他心通联协议(底层)”,沈问没有贸然去解析,只是将其暂时保存下来,留待以后修为更高、知识更渊博时再研究。
不知过了多久,当窗外色微亮时,沈问终于完成了初步的重构。
他脑海中,多了一篇由无数闪烁着淡金色光芒的符文和逻辑线路构成的、全新的法术模型——或许已经不能称之为《他心通明术》,而是融合了他自身特色的——
“就叫你《真言·心域洞察》吧。”沈问赋予了这个新技能名称。
他睁开眼,眼中淡金色光芒一闪而逝。他看向旁边房间里正在打坐调息的林鱼和王大石。
心念微动,《真言·心域洞察》悄然发动。
并没有听到具体的心声,但他清晰地感知到了两团不同的“情绪场”。林鱼的场域清冷而专注,边缘带着一丝锐利的剑意,如同平静湖面下暗藏的激流。王大石的场域则厚重、温暖,带着些许疲惫和满足,像一块被阳光晒得暖烘烘的岩石。
同时,一些模糊的、代表他们此刻状态的“标签”浮现在沈问感知中:【林鱼:深度入定,剑意淬炼汁…】【王大石:浅层调息,肉身恢复,思绪放松……】
没有窥探到具体隐私,但对他们的大致状态和情绪基调有了清晰的把握。
“成功了!”沈问心中喜悦。这还只是初步重构,效果已经远超那残破玉简中描述的水平。而且,他能感觉到这个法术模型与《真言心经》同源,运转顺畅,没有任何不适和反噬。
“看来,我这个‘产品经理’转挟代码重构’,还算合格。”沈问自嘲地笑了笑,感受着神识因持续高强度工作带来的疲惫,决定先休息片刻。
他知道,掌握了《真言·心域洞察》,在内门选拔中,他就能更好地“理解用户需求”(看穿对手意图),“优化产品体验”(制定针对性战术)了。
这无疑又是一张重要的底牌。
(第177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