墨竹苑外,沈问设下的“答疑席”首次开张。他搬了张石桌,摆了三个石凳,自己坐主位,王大石和林鱼则一左一右,算是“顾问团队”的排面。
辰时刚到,早已等候在外的弟子们便有序上前。沈问严格执邪前十位”且“问题具体”的规定,让王大石负责维持秩序,林鱼则默默观察,以防有人滋事。
第一位弟子上前,恭敬地捧上一柄灵光略显晦涩的飞剑:“沈师兄,这柄‘流云剑’是我倾尽积蓄所购,祭炼时总觉心神滞涩,无法圆转如意,威力也较典籍记载弱了三成,请师兄指点。”
沈问接过飞剑,入手微沉,【弹幕视角】瞬间开启。
【扫描目标:制式飞剑“流云”(仿品)。】
【材质:掺杂劣质风铜的精铁。】
【核心阵法:微型‘聚风阵’(残缺度35%),‘锐金阵’(符文刻画错误,效率降低40%)。】
【灵力通路:三处节点存在铸造杂质淤塞。】
【综合评价:粗制滥造,设计存在固有缺陷,用户体验极差。建议回炉重造或大幅优化。】
沈问指尖拂过剑身,感受着那滞涩的灵力波动,摇了摇头,开口道:“这位师兄,你这剑,问题不少啊。”
那弟子心中一紧:“请师兄明示!”
“首先,材料就不对。”沈问将飞剑平放于石桌,“正经的‘流云剑’,主材应是‘轻灵风铜’辅以‘流云石粉’。你这把,风铜含量不足三成,掺杂了大量普通精铁,重量超标,直接影响御使速度和灵活度。这就好比,你买辆跑车,结果发动机是拖拉机改的,能跑得快吗?”
围观众人发出一阵低笑,那弟子脸色一白。
“其次,核心阵法有问题。”沈问点指剑镗处的微型阵法,“你看这个‘聚风阵’,这里,还有这里,符文线条断裂,灵力无法形成闭环,聚风效果大打折扣。还有这个‘锐金阵’,这个转折角度应该是七十五度,它刻成了八十度,导致金气凝聚效率暴跌。这就好比程序代码写错了关键参数,运行起来能不卡顿吗?”
那弟子听得冷汗直冒,他虽不懂炼器,但沈问指出的问题清晰直观,让他无法反驳。
“最后,内部灵力通路有三处堵塞。”沈问将飞剑递还,“相当于血管堵了,灵力流转不畅,你祭炼时自然感觉滞涩。综合来看,这把剑属于‘先不足,后畸形’,想彻底修复,成本比买把新的还高。我建议,要么当废铁卖了回点血,要么找个手艺好点的炼器师,把内部通路疏通一下,勉强当个代步工具用,别指望它斗法了。”
那弟子接过飞剑,面色灰败,但最终还是对沈问深深一揖:“多谢沈师兄直言!若非师兄点破,我还不知要在这破剑上浪费多少时日!”完,他颓然徒一边,显然是接受了这个残酷的“产品评测结果”。
沈问面色不变,内心暗道:【用户接受了残酷真相,虽然短期体验不佳,但避免了长期损失,忠诚度潜在提升。】
第二位是个女弟子,她拿出一套阵旗,苦恼道:“沈师兄,我这‘云雾阵’布置起来,隐匿效果时好时坏,尤其是在有风的时候,波动特别明显。”
沈问检查了一下阵旗,【弹幕视角】显示阵法结构本身没问题,但……
“师姐,你这阵旗插放的角度和间距,是按照标准教程来的吗?”沈问问。
“是、是啊,我反复核对过玉简的图示。”女弟子肯定道。
沈问摸了摸下巴,观察了一下周围环境,尤其是风向和灵气流动,恍然道:“我明白了。标准教程是基于‘理想环境模型’。但实际布阵,需要考虑环境变量。你看这里,”他指着阵旗边缘一丝几乎不可见的灵气逸散,“你的阵旗插得太‘标准’了,没有根据实际风向微调‘抗干扰参数’。导致有风时,外部灵气流会冲击阵法边缘,造成隐匿波动。这就好比安装软件时,只默认安装,不根据自己电脑配置进行自定义设置,容易出兼容性问题。”
他亲自上手,将几面关键阵旗的角度微微调整了不到五度:“你试试现在。”
女弟子重新激发阵法,一片淡淡的云雾升起,将她的身影笼罩,果然比之前稳定了许多,即使在微风吹拂下,波动也大大减。
“真的好了!多谢沈师兄!”女弟子惊喜万分,看向沈问的目光充满了敬佩。
【通过精准的“环境参数微调”,解决用户痛点,获得高度满意。】沈问内心记录着案例。
接下来的几位,问题五花八门:有丹药服用后灵力增长不如预期的,有符箓激发成功率低的,有修炼功法时某个关窍始终无法冲开的……
沈问凭借【弹幕视角】的精准扫描和来自现代的产品思维、逻辑分析能力,大多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核心。有些是器物本身质量问题,有些是用户操作不当(“用户使用习惯不佳”),有些甚至是配套功法或环境不匹配(“系统兼容性问题”)。
他的解答风格,依旧保持着那种独特的“吐槽风”,夹杂着“产品经理黑话”,听得众弟子时而恍然,时而汗颜,时而又因他那犀利的比喻而忍俊不禁。
“你这‘淬体丹’,丹毒含量超标百分之十五,长期服用等于慢性自杀,建议更换供应商,或者服用后多喝灵水加速代谢。”(“硬件损耗过快,需优化使用维护方案。”)
“你这‘火球术’符箓,激发手势不对,灵力注入节点早了零点一秒,导致内部能量回路不稳定,成功率能高才怪。”(“用户操作流程存在bUG,需打补丁修正。”)
“你练的这《柔水诀》和你自身偏金系的灵根属性冲突,就像让一个擅长理科的人去背文科重点,事倍功半,建议尽早兑换契合度更高的功法。”(“软件与硬件平台不兼容,建议更换或升级系统。”)
一个时辰很快过去,前十位弟子的问题基本得到解答,个个带着或恍然、或庆幸、或思索的表情离去。剩下没排上的,虽然失望,但也见证了沈问的本事,约定五日后早点来排队。
王大石凑过来,看着沈问记录下今各类问题的玉简,好奇道:“沈大哥,你记这些干啥?”
“这疆用户需求池’和‘常见问题库’。”沈问解释道,“分析这些数据,能帮助我们了解内门弟子普遍的‘痛点’在哪里,哪些类型的器物、丹药、功法问题最多。掌握了这些‘市场数据’,无论是我们自己规避风险,还是未来寻找‘商机’,都大有裨益。”
林鱼若有所思:“所以,你是在通过帮他们解决问题,来收集信息?”
“双赢而已。”沈问笑道,“他们解决了问题,我们获得了数据和口碑。而且,你们没发现吗?今这些问题里,关于功法运转、法术施展的‘用户体验’类咨询占了近一半。这明,很多弟子对自身修炼体系的认知是模糊的,缺乏有效的‘性能监控’和‘优化工具’。”
他掂量着手中那枚得自测灵幻境的“测灵石碎片”,眼神闪烁:“或许,这东西的升级方向,可以往‘个人修炼辅助终端’上靠拢……比如,开发一个能实时监测灵力运转效率、法术威力、甚至功法契合度的‘App’……嗯,暂时叫它‘修炼助手’吧。”
王大石听得两眼放光:“听起来就很厉害!沈大哥,搞起来!”
林鱼也微微颔首,表示支持。
沈问收起玉简,看着散去的人群,心中规划更清晰了一步。这定期的答疑会,不仅是积累人脉和口碑的平台,更是一个宝贵的信息收集渠道和“产品创意”来源。
“好了,今的‘版本维护’结束。接下来,该进行我们自身的‘版本迭代’了。大石,你的《撼地击》范围控制还需要优化;林师妹,你的《分光化影剑诀》的灵力消耗模式可以更节能;至于我,‘真言’的稳定性和‘解构’之力的安全应用,是下一个攻坚重点。”
团队的成长,永无止境。
(第86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