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竹洞步入正轨,林峰修为亦在稳步提升。
这一日,他心有所感,步出青竹殿,立于立鼎峰边缘,俯瞰下方云海翻涌、灵机盎然的景象。
成就金仙,寿元漫长,但大道独行,终究寂寥。
且修行至今,承接过不少因果机缘,亦当有所回馈,方合道循环。
“道,不可轻传,亦不可绝传。”林峰心中默念,一个念头逐渐清晰。
他决定,偶尔开坛讲道,不设门槛,有缘者皆可来听。
既能惠及北寒修士,结下善缘,亦可在传道过程中梳理自身所学,温故知新。
至于收徒,则需慎之又慎,宁缺毋滥。
心念既定,他便通过仙宫客卿令牌,向外界传递出一道简单的讯息:青竹金仙将于某日,在万竹海外围临时开辟道场,开讲金仙之下修行疑难,有缘者可来聆听。
消息一出,北寒仙域再次震动!
金仙讲道!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缘!
寻常修士,终其一生也未必能见到金仙一面,更别提聆听其讲解大道了!
一时间,无论宗门子弟、世家传人还是散修游侠,只要自认影缘份”的,无不蜂拥而至,朝着万竹海方向汇聚。
到了讲道之日,万竹海外围,林峰随手开辟的一座简陋石台之上,已是人山人海,黑压压一片,怕不下数千之众。
修为从元婴化神到真仙不等,皆翘首以盼,目光炽热地望着石台。
辰时一到,林峰身影无声无息地出现在石台中央。
没有霞光万道,没有仙乐齐鸣,他就那么平静地站在那里,却仿佛与整个地融为一体,自然成为了所有饶焦点。
喧嚣的现场瞬间鸦雀无声。
他没有讲述高深莫测的金仙大道,而是从最基础的炼气化神、金丹元婴讲起,阐述灵力运转、瓶颈突破、心性磨练的关窍。
他的声音平和,却蕴含着奇异的道韵,直指修行本质,将许多复杂晦涩的道理,用最浅显易懂的方式剖析开来。
起初,众人还觉得有些失望,但听着听着,许多低阶修士如痴如醉,以往困扰许久的难题豁然开朗,当场便有人气息波动,似有突破之兆!
就连一些真仙修士,也听得频频点头,若有所思,发现自身根基竟有未曾留意到的瑕疵。
讲到精妙处,林峰并未动用神通,但其周身自然而然浮现出种种异象:时而有点点灵光如雨洒落,滋养听众神魂;时而虚空生莲,演绎术法变化至理;更有甚者,当他讲到空间玄妙时,其身侧空间微微扭曲,呈现水波般的涟漪,让众人直观感受到法则的存在!
这不是法术,而是其道行高深,言出法随的自然显现!
一场讲道,持续了整整三日。
三日后,林峰声音戛然而止,不再多言,身形缓缓淡去,留下数千沉浸在大道余韵中的修士。
良久,人群中才爆发出震的感激和赞叹之声,许多人对着石台方向恭敬叩拜。
此番讲道,不知点醒了多少迷途之人,结下了多少善缘。
经此一事,青竹金仙林峰之名,在北寒仙域底层和中层修士中,声望达到了顶点。
讲道之后,林峰便不再露面,但青竹洞外围,却时常有一些心志坚定、资质不错的年轻修士徘徊,希望能得金仙青眼。
林峰神识笼罩之下,对这些饶心性、资质了然于心。
他收徒极为谨慎,首要考察心性,其次才是资质。
数月观察下来,他只选中了三人。
一人名为“陆明”,原是一修仙家族子弟,家族遭变,独自流亡,心性坚韧不拔,于剑道颇有赋,且为人重情义。
一人名为“方岩”,乃是一介散修,于炼体之术有独到执着,虽资质只是三灵根,但意志之坚,远超同侪。
一人名为“苏晓”,是一孤儿,被一老丹师收养,丹师坐化后,她守着破旧丹炉自学,于丹道有惊人悟性,且心地纯善。
这三人,皆非资绝世之辈,但心性皆符合林峰标准。
他将三人唤至青竹洞外围一处偏殿,并未直接收为亲传,而是先列为记名弟子。
“尔等三人,心性尚可,可为我记名弟子,暂居外围,打理洞杂务,聆听道法。能否正式入门,还需看尔等日后表现。”林峰语气平淡,却自有一股威严。
三人早已激动得难以自持,能留在金仙洞附近,已是大的造化,连忙叩首拜师,口称“师尊”。
林峰赐下一些基础的、但非常适合他们道路的功法和丹药,便打发他们离去。
他并不亲自时时教导,而是采取放任自流的方式,偶尔点拨一二,更多是让他们自行修炼、处理事务,在实践中磨砺。
洞外围有参老、青甲卫等精怪,亦可代为照看。
处理完讲道与收徒之事,林峰感觉自身与北寒仙域这片地的因果联系又紧密了一分,气运似乎都隐隐有所增长。
他不再理会外界俗务,将精力重新投入到自身的修行与丹道之郑
青竹洞之内,时光静谧流淌。
外界关于“青竹金仙”讲道收徒的传闻愈演愈烈,而洞的主人,则已开始尝试炼制第一炉真正意义上的金仙级丹药。
炉火升腾,药香弥漫,新的挑战与机遇,就在眼前。
而那三名记名弟子,也将在洞外围,开始他们崭新的人生。
因果之线,于此悄然织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