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迪不清楚现在的价格,但就算每个卖三百港币,华人市场的潜力就达九十亿港币。再加上英语观众,市场规模可能达到两百亿港币。香江的影视市场根本无法相比。
这么大的新兴市场,何必让给米国公司?
秦迪立刻做出决定,亲自生产并销售卫星信号接收器,把这块利益抓到手里。
他原本就有计划,让家族产业晨星电风扇进入电器零售市场。此前狙击怡和财团,已拿下机械集团和一家电子公司。将这些资源整合后,组建一个家用电器集团,既能占据香江市场,也能拓展至东南亚。依靠卫星信号接收器的独家优势,在当地迅速站稳脚跟。
卖出接收器后,还能像后来的广电一样收取年费。一年收两三百元,又开辟出一个百亿级的新市场,而且环球电视台可以独占。
等到有竞争者出现时,再决定是否继续收费或转为免费。具体怎么操作,到时候再定。
想到这里,秦迪心中一动。既然准备制造接收器,不如直接进军家电制造业,连电视机一起生产。
即使赶不上环球卫视开播也没关系,他瞄准的是整个东南亚和内陆市场。
现在一台日立24寸电视要三千多,加上东南亚和内陆的人口,总数超过十亿。这个潜在市场直接冲着万亿去的。
已经开发的市场都超过千亿了。
这么大的市场,还犹豫什么?干吧!
暴雪集团下的电子企业,专为电子制造业而设立。
既然已经注册了暴雪电子的分公司,不妨再设立一家暴雪电器制造公司。
他资金充足,用钱铺路,设立暴雪电器制造公司不会遇到太大阻碍。
秦迪记得,香江并未出现过本土知名的电器品牌。
市面上销售的电视、冰箱、洗衣机等技术含量较高的家电,几乎全来自德国、美国、日本和韩国,其中以日本产品为主。
只有技术要求较低、对产业链依赖不强的电风扇和收音机,香江还能生产。
这背后大多涉及技术层面的问题。
产业链方面,其实可以通过进口解决,最多只是成本稍高一些。
但技术问题就不同了,所有技术都需要人才积累。
而人才的积累,必须有足够资本和市场销量才能支撑。
香江地域狭,人口有限,显然无法满足这一条件。
所以从未出现过知名的本土电器品牌,至于电风扇和收音机这类产品,不算在内。
毕竟,哪怕是非洲,也能制造这些东西。
不过,这对秦迪而言并非难题。
别人没有的技术,他拥有系统支持,完全不用担心。
若有需要,他甚至可以从中提取领先当今几十年的真正高科技。
但一方面没必要,另一方面,这种跨时代的科技在缺乏基础的情况下根本无法量产。
更重要的是,这样容易引起那些强国的注意。
因此,秦迪认为,只要拿出比当前时代领先几年的技术,就已经足够使用。
接下来的事情变得简单了。
秦迪直接让黄夕照做好准备,安排环球电视台接手澳门电视台。
同时,在环球电视台内部,也要在一年内解决几个新卫星频道的技术问题。
黄夕照看到老板如此坚定,满心欢喜地保证,绝不会让老板失望。
秦迪点头,对方这才离开。
时间推移,气愈发炎热。
1979年8月。
秦迪期盼已久的大学建校资格,终于正式下发,同时港府提供的免费土地也已到位。
简而言之,他可以开始筹建自己的大学了。
秦迪没有迟疑,立即对外公布了这一消息。
并且宣布,前期他会一次性投入50亿港币,用于建设这所尚未命名的大学。
同时,他公开表示,欢迎香江居民、澳门居民,乃至一切东南亚华人,动脑筋为学校起名。
最终被采用的名字,将获得100万港币奖励。
这条消息一经发布,不仅港奥两地的人们为奖金费尽心思,就连东南亚的华人也得知香江将建起一所新大学的消息。
秦迪愿意支付100万港元,正是看中了这笔钱带来的宣传效果。
相较于动辄数千万的广告投入,这100万所激发的关注度,远超预期。
然而,这种手段并非正道。若想让大学真正成名,并吸引学生前来就读,核心仍在于教学水平与科研实力。
面对教学问题,秦迪无能为力,只能求助于另外两位岳父母,让他们从欧洲引进更多学者担任教职。
秦迪承诺提供优厚待遇。
至于科研方面,秦迪却信心十足。
系统在手,一切皆有可能。
他计划在五年内,让自己的大学在科研和学术领域领先全球。
只要实现这一点,大学的国际声誉自然不愁,生源问题也能迎刃而解。
8月4日,农历七月初七。
翻开黄历,这一:
宜动土、建设、搬迁。
忌远孝婚嫁、沐浴。
同时也是未来世界前三的顶级大学在柴湾破土动工的日子。
当,工地人潮涌动,处处喜庆。
众多记者聚集在现场,寻找城中名人和娱乐圈明星。
香江大部分知名人物都出现在现场,包括港督本人。
……
随后,港督将与秦迪及几位港府高层一同挥铲,象征大学开工仪式。
此事注定会成为香江历史上的重要一页,未来或许会被写入教科书。
因此,每位香江名人都希望现身其中,配合记者拍照。
万一有缘被记载进教科书,让后人学习,那将是莫大的荣耀。
为此,贺宏燊与陆英石两位秦迪的岳父,私下找过他,希望能在仪式中与港督一同挥铲。
秦迪思量之后,最终答应了他们的请求。
毕竟,她们的女儿没有名分,却一直陪伴左右,甚至已经怀孕或即将生产。
他们没有多什么。
这样的要求,满足也并不难。
于是,吉时一到。
临时主持人梁安邦高声宣布:“吉时已到!动工,立土!”
共八人参与仪式,秦迪与两位岳父代表校方,港督与四位司长代表政府。
每人手持绑着红绸的铲子,在无数闪光灯与相机镜头下,面带笑容,摆出各种姿态供记者拍摄。
伴随着此起彼伏的快门声,工程正式拉开帷幕。
司仪梁安邦再次大声喊道:“动土结束!顺利无阻,一帆风顺!”
八人随即放下手中的铁锹,笑着在镜头前握手,轻声交谈,留下大量影像记录。
随后掌声响起,数千饶鼓掌声持续不断,久久未能平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