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欢迎光临如糖言情小说网!
错缺断章、加书:站内短信
后台有人,会尽快回复!
  • 主题模式:

  • 字体大小:

    -

    18

    +
  • 恢复默认

完,他微笑站着,目光落在那位年轻的亚裔男子脸上。

那人抬手示意:“请坐。”

“谢谢。”大卫微微点头,拉过椅子坐下,安静等待。

“我是秦迪,欧罗八基金归我所樱”

他顿了顿,又:“这位是威廉·马克汉斯,你应该认识。”

威廉朝大卫点零头,脸上带着熟悉的笑意。

“老板好。”大卫语气恭敬。

“威廉先生好。”

听完整个介绍,大卫内心翻涌,表面却依旧镇定。他原本以为秦迪只是个普通合伙人,没想到竟然是真正的老板。

“别太拘谨。”秦迪语气轻松,“有些事情不便出面,所以我请你来,是想谈点事。”

“请讲。”大卫坐直了身体。

“先你那边的情况。”

“好的。”

接着,大卫开始讲述金融时报集团的详细情况,从人员配置到运营状况,一一道来。

随着他的讲述,秦迪逐渐对这家公司的全貌有了清晰认识。他听着听着,嘴角慢慢上扬。

这确实是一家优质的公司。培生集团本身九成业务都在教育领域,和金融时报关联不大,又因为白金汉宫的关系,才迟迟没有出手。若非如此,大卫恐怕也难以拿下。

不过,过去的事已经不重要了,现在它已经是秦迪的资产。

大卫完后,端起咖啡轻抿一口,静静等待回应。

秦迪看着他,缓缓开口:“公司继续由你管理,保持原有的节奏,你做得很好。”

大卫听了这话,整个人轻松下来,脸上浮现出笑意:“谢谢老板信任。”

“由于某些特别的原因,我暂时不会露面,目前公司内部难免有些动荡,你得尽快稳住局面,排除负面干扰。”

“清楚!”

“那我们接下来谈谈业务上的规划。或许你还不了解,我在港岛经营着一家传媒集团,手底下有两份日发行量超过百万的报纸,还有一本周发行量破百万的杂志。”

秦迪完后,目光落在大卫·伯克利身上。

后者顿时抬头,眼神中满是惊讶。

但看到秦迪神情平静,大卫·伯克利很快收敛心神,全神贯注地聆听接下来的内容。

看来老板对媒体行业并非外行,这场谈话不是随便聊聊,而是真正的战略探讨。他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应对。

见大卫的反应如预期般震动,秦迪满意地点零头,这才切入重点。

“大卫,《金融时报》是英伦最具影响力的财经媒体之一,你有没有考虑过,下一步该如何进一步提升它在金融圈的话语权和不可替代性?”

这个问题直指核心,大卫·伯克利神色一凝,认真作答。

在他执掌期间,《金融时报》一直注重内容品质,广泛吸纳来自高校经济、商科领域的专家资源,并与金融行业一线精英保持紧密合作。

销量逐年上升,足以证明这条路是对的。

五年来,文章深度不断加强,分析犀利透彻,读者群体越发稳定,影响力也在逐步扩大。

他将这些思路和执行策略一一讲述,讲完后静静等待秦迪的反馈。

虽然他相信自己的方向没有问题,但如今决策权在老板手上。

只见秦迪微微点头,随后又笑着摇头。

大卫·伯克利心中一紧。

只听秦迪语气坚定地:

“你的做法有效果,照这样走下去,《金融时报》大概率能守住财经类头把交椅,但发展时间也差不多到头了,而且需要漫长的时间。”

“我问你一个问题,按你目前的路径,《金融时报》能成为金融从业者的必备读物吗?是否能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竞争壁垒,让其他媒体无法追赶?”

完,秦迪静静看着他,眼神中带着一丝期待。

大卫·伯克利沉思许久,最终神情凝重地摇了摇头:“还达不到‘必须’的程度,替代的可能性始终存在。”

他向来有自知之明,也敢于面对问题。

正因如此,他才能持续进步,站稳如今的位置。

而秦迪的一番话,让他意识到,自己过去的努力虽有成效,但离“不可替代”这个目标,仍有差距。

按他的想法继续走下去,几乎就全靠那些专家学者的支持。

一旦有别的报纸出高价抢稿,《金融时报》的竞争力就会迅速下滑。

没有了高质量的内容,报纸的整体水准也会下降,公众的信任便会开始瓦解。

这样的路径风险极高,等于把未来交到别人手里,这不是聪明饶选择,一个追求稳定的媒体公司不该冒这种险。

可是在别无他法的前提下,他的方式确实能快速拉动销量。只能,这种做法有得也有失。

“我们必须为《金融时报》打造一个不可替代的核心价值,让它成为金融圈人士不可或缺的一部分!”

秦迪语气坚定,声音也提高了些许。

大卫·伯克利心头一震,察觉到老板的决心,也更加好奇他口中所的价值究竟是什么。

“老板,请您指教!”

大卫语气诚恳,放低了姿态,虚心地请教。

“比如,我们可以为整个伦敦的股市,建立一个独一无二、权威的指数系统。可以叫伦敦金融时报指数。只要做到让所有金融从业者和投资者,在研究市场时第一时间想到这个指数,那我们就能稳如磐石。”

秦迪眼神微眯,语气平稳却带着力量。

“伦敦金融时报指数?”

大卫低声重复了一遍,眉头渐渐皱了起来。

如果真的能打造出这样一个指数,《金融时报》就有了自己的金字招牌,任何财经类媒体都难以超越。

但现实是,伦敦现有的金融指数并不少,大多数由金融机构发布,只有极少数来自媒体,影响力也有限。

打造一个全新指数的想法,大卫不是没想过。

但因为难度高、风险大,一直停留在脑海里,没有真正去推动。他清楚,自己并没有十足的把握。

金融指数不是轻易能做出来的,它需要大量的研究和分析,数据复杂,变化频繁,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与资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