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在100到500名之间,属于怡和旗下或有其投资的企业,也有几十家之多。
虽然大部分只是参股,但论实际影响力,怡和并不逊色于汇丰。
在金融领域,怡和拥有怡和保险,还持有印尼第六大银行46%的股份,此外还有多家银行和证券公司入股。
在零售百货方面,牛奶公司就是怡和的王牌。这家公司原本属于华商,1972年被怡和收购后完成私有化。
牛奶公司手握大量地产,堪称港岛地主之一。
不过这些土地资源多数尚未开发,而是把重点放在零售领域。港岛第一家超市,就是他们开的。
现在港岛零售业的两大巨头——金东超市和百佳超湿—最大的对手,就是牛奶公司旗下的惠康超剩
怡和还是港岛少有的,涉足机械制造的财团。
1923年成立的怡和机器集团,专注于电气、机械与建筑工程,为楼宇、能源、交通和基础设施提供产品与工程服务。业务遍布亚洲,是怡和财团的核心支柱之一。
在建筑行业,金门建筑有限公司是怡和旗下最耀眼的子公司。这家公司原本不属于怡和,是他们从别人手里抢过来的,并在1975年完成了私有化。
港岛地标之一的金门大厦,就是金门建筑买下金钟兵房地块后改造而成。如今,金门建筑是港岛和亚太地区许多工程项目的总承建商,业界称它们为“大判头”。
汽车制造与贸易方面,怡和也有自己的主力部队——怡和汽车集团。
这家汽车公司当时甚至推出了自主品牌。
“怡和牌”汽车……
虽然市场仅限一个城市,销量并不理想。
但他们确实具备整车生产能力。
不仅如此,怡和汽车集团还拥有印尼最大的汽车与摩托车制造商;旗下还有仁孚行有限公司,专注于汽车销售与服务。
仁孚行在港岛汽车销售和服务领域稳居前三甲,实力不容觑。值得一提的是,这家企业也是怡和于1973年收购而来。
地产行业,置地集团和九龙仓集团是怡和的两大支柱。
此外,怡和还掌控着两家大型物业管理公司:置邦物业和怡高物业;并投资了东南亚多国的房地产企业。
航运物流方面,怡和旗下有三家核心公司:怡和船务、怡和空运货站、怡中机场服务。它们在各自细分市场中都属于顶尖存在。
餐饮领域,怡和也早已布局,成立了怡和饮食集团。
无论是肯德基还是麦当劳,都在港岛由怡和代理经营。这也让怡和饮食集团在餐饮行业占据了重要一席之地。
除此之外,怡和还参股了大量企业。
自进入1970年以来,怡和开始高速扩张,频繁收购、兼并其他公司,同时不断设立新子公司。尽管资金压力逐步加大,但集团整体实力却在快速提升!
曾经的和记黄埔也曾走过类似道路。
可惜的是,和记没能扛住经济危机,最终被股灾击垮,汇丰被迫出手接盘,创始人也因此失去公司控制权。
随后陷入恶性循环。
最终变成如今被秦迪接手的局面。
虽然怡和财团实力雄厚,但秦迪并不惧怕,因为怡和的软肋也很明显!
如此大手笔地收购扩张,资金从何而来?
他们可没有秦迪那种快速来钱的“捷径”。
怡和的资金来源,一部分依靠银行贷款,一部分来自企业利润。
但还有一部分,则是通过旗下企业上市套现获得。
套现意味着股权稀释,但又不能失去控制权。
于是,怡和采用交叉持股的方式应对。
由怡和控股公司掌控怡和集团,怡和集团再控股旗下企业。
此外,怡和控股还持有怡和太平洋的部分权益。
怡和太平洋同样掌握着一些企业的股份,同时它自身的一部分权益也被怡和控股所持樱
这种复杂的股权结构,使得他们即使持股比例不高,也能维持对整个集团的掌控。
但这并不意味着这套体系坚不可摧。
它存在一个关键性的弱点。
一旦有对手对怡和发动全面围攻,瞄准其旗下多个子公司中的几个重点目标发起攻击,
怡和的处境就会变得非常被动。
因为届时他们将面临一个两难的抉择:
是优先保住怡和保险,还是怡和机械集团?是金门建筑公司,还是怡和太平洋?
若这些核心企业同时遭遇重击,究竟该舍谁保谁?
原本,若没有秦迪的出现,
这个问题根本不会存在。
在港岛,除了汇丰,没人具备如此强大的资金实力发起这样的攻击。
这需要动用的资金规模,不是一般企业能承受得起的。
唯一有可能这么做的,只能是来自海外的大型资本集团。
可问题是,真正有实力的海外巨头,压根不会把港岛当成重点市场,投入如此庞大的资金。
毕竟从回报角度来看,根本不值得。
如果真有这么多钱,不如投向更广阔的美国或欧洲市场,
实在不行,也可以去亚非拉这些更具潜力的地区发展。
何必投在一个面积狭、随时可能被东国收回的城市?
一旦收回,投入的资金怎么办?会不会血本无归?
更何况怡和本身是本地“地头蛇”,只要海外资本大量资金流入港岛,
他们迟早会察觉,毕竟资金进出无法绕过本地银行系统,
也就无法避开汇丰的关注。
而怡和本身就是汇丰的重要股东之一。
所以从理论上看,怡和采用的交叉持股模式,在港岛的环境下是相当安全的。
但他们再精明也料不到,
居然会出现一个重生者,把港岛当成未来核心发展据点,
并且手握足够资源,能够针对他们这个“看似无懈可击”的结构发起攻击。
一番权衡后,除了怡和保险,秦迪又锁定了两个新的打击目标。
这两个目标操作性高、规模可观,同时又是怡和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。
怡和机器集团!
怡和空运货站!
这两家企业,被秦迪列为下一个阶段的主攻对象。
其中,怡和空运货站是港岛空运领域的独家经营单位,早在1971年就与港府签订了专营合约,几乎等同于垄断经营。
它背靠东国,坐拥垄断资源,
未来更将发展成全球最大的空运货站。
这项业务,与秦迪一直关注的葵涌集装箱码头极为相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