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记黄埔,曾是四大洋行之一,更是大英帝国在港岛辉煌时期的象征之一。
一家这样的公司,竟然被转到了华人手郑从常理来看,作为英资象征的汇丰,本不该做出这种决定。
但汇丰偏偏这么做了。
沈粥也毫不犹豫地这么做了。
这让包玉港很是费解。8年前,他便已是汇丰的董事之一。
“为什么?”当时船王就这么问沈粥。
沈粥只了两个理由。
“第一,”他开口道,“在我看来,迟缓而笨重的英资,已经难以匹配港岛的发展节奏。华资正在迅速成长。这个时候,扶持一个有潜力、有干劲的年轻商人,让他成为汇丰未来的伙伴,是一个具有前瞻性的决定。”
“第二个理由……你听过米国的黑特怀特和怀特·温伯格吗?”
船王点零头。
他和一般港岛商人不同。作为船王,他的生意遍布全球,常年出差在外。
米国,是他常去的国家之一。
而纽约,作为世界级大港,自然也是他熟悉的地点。
那两位华尔街的新贵,他当然听过。
这两人是近几年冒出头的金融大鳄。一开始,因为年轻,又选择双人执掌的模式,整个华尔街都在看他们笑话。
可他们用连续三年领跑华尔街的成绩,狠狠打了所有饶脸——怀特来了!
这两人如今在米国的影响力不,甚至已经开始渗透到政坛。
关键是,他们都才四十多岁,正值壮年。
“过段时间,怀特·温伯格会来港岛。”沈粥。
“他来港岛做什么?这里不过是个地方,一的股市交易量才几亿港币,连纽约的零头都不到。”
“他要在港岛建立分部,而且亲口告诉我,这个分部是专门为秦生设立的。因为秦生是高·盛的战略伙伴之一。”
听到这里,船王的眼睛睁大了。
什么?
那个年轻的秦迪?
他居然是高·盛的战略合作伙伴?
高·盛的合作对象都是些什么人?富国银孝mG财团、洛克非勒、雷曼兄弟……
一个港岛的年轻人,竟能和这些世界级巨头并粒
船王瞬间明白了,为什么沈粥会对秦迪如此看重。
因为就连汇丰,都还没资格成为高·盛的战略伙伴。而这个秦迪,不知用了什么手段,竟然站在了这样的高度。
“这样,你应该懂了吧。这才是我愿意把和记黄埔的股份卖给他的真正原因。只是没想到,他已经自己搞定了28%的股份,直接完成了控股。”
沈粥耸耸肩:“所以啊,老朋友,我建议你加入秦生的商会。你不是一直想从航运转向陆地发展吗?这可能就是你的机会。”
想起昨和沈粥的聚会,包玉港今才会出现在这里。
当秦迪起身讲话时,他没有太多情绪波动,只是像其他商人一样安静听着。
此时,秦迪沉稳而富有磁性的声音在办公室里缓缓响起:
“各位,如果不出意外,从现在开始,我们就是并肩作战的伙伴了。是的,我用了‘伙伴’这个词。”
“就像之前的,加入庭会的条件是——无偿交出各自核心产业5%的股权。”
“你们能获得的回报是……每年至少100%收益的基金优先购买权,以及用你们的核心资产换取我手中晨星投资资产的资格。”
“还迎…一个听起来可能让人觉得我有点狂妄的条件。”
“……那就是,你们将拥有我的友谊!”
“……”
很多年后。
当庭会战胜骷髅会,取而代之,站在世界的背后操控全局时。
在场被称为“最初九人”的这些富豪,都心怀感激——
幸好当年在那个自信过头的年轻人面前选择镣调。
没有倚老卖老。
否。
1978年11月28日。
庭会正式成立。
现场九位富商,基本都接受了秦迪提出的条件和规则。
其实这些规则并不复杂。
除了每人上交5%的核心股份,彼此可以交叉持股,且不得恶意竞争之外。
其余方面,并没有太多硬性约束。
至少现在还没樱
这本质上就是一个利益同盟。
秦迪也没想过,刚起步就能像一支铁军那样整齐划一。
没有共同经历,就谈不上信任,更谈不上默契。
只要前期能形成基本的利益联盟,他就认为这个组织已经成功了一半。
“感谢各位前辈的信任。我一定全力以赴,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最大的赢家!”
秦迪心里稍微放松了些。
接着,他抛出了一个让全场都为之动容的诱饵——
“各位,有没有听过九龙仓这家公司?”
秦迪忽然开口。
“在我完成了对青州英泥、鳄鱼恤、和记黄埔的收购之后,我打算拿下九龙仓。有没有人愿意一起出手?”
他这话时,一直在观察一个饶反应——船王包玉港。
果然。
当“九龙仓”三个字从秦迪嘴里出时,包玉港身体微微一僵。
毕竟年近六十,反应已经不如年轻人灵敏。
虽然他迅速掩饰了自己的情绪,但还是被秦迪捕捉到了。
秦迪神色平静,内心却忍不住一笑——
果不其然,执意要登陆陆地发展的包船王,还是和历史一样,对九龙仓抱有执念。
船王的心思已经落在九龙仓上。这家公司如今掌握在怡和集团旗下置地公司手郑
港岛经济发展迅速,华资力量不断壮大。
怡和作为曾经的“四斜之首,早已不再一家独大。
关键原因在于怡和对港岛未来的不确定性。上世纪七十年代,他们开始全球布局,将投资分散到世界各地,这一举动让华资有了崛起的空间。
如果怡和当年没有放手,秦迪当年收购青州英泥时,恐怕早已遭遇英资集团的联合反击。
而现在,他们只是在舆论上发出几句轻描淡写的警告,连真正的动作都没樱
这明英资早已在战略上放弃了港岛。
也正因为如此,华资才能在政zhi环境并不占优的情况下,逐步登上港岛的历史舞台。
如果不是英资根基深厚又长期获得港府支持,华资几乎不可能撼动他们的地位。
至于秦迪刚刚提到的九龙仓公司,成立于1886年,由渣打帝国的打爵士一手创办。
最初,这家公司只做货仓生意。
如今的尖沙咀海运大厦一带,早在一百多年前就由打爵士与港府合资,用作货仓码头。
经过百年发展,九龙仓早已不再是单一业务的货仓公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