借助《日报》的宣传优势,《漫威日报》前三期平均销量达到8.5万份。
刚上线就冲进港岛日报销量前十,刚好排在第十位。
也就是,秦迪收购报社仅一个多月,手里已有两份销量前十的报纸。
第一和第十,都被他拿下。
《日报》面向大众,内容涵盖、财经、赛马,以及各类重要社会新闻。
《漫威日报》则更轻量,直接瞄准年轻人市场。
《漫威日报》第一期发布于9月13日。
报头左上角印着“漫威”LoGo,头版标题写着:港岛群星恭祝全港市民一帆风顺!
头条位置放着一张合影。照片里,30多位港岛当下最火的明星齐聚一堂,统一穿着印影漫威日报”logo的红色t恤。
几乎你能想到的当红人物都来了。
电影圈最火的许冠闻、许冠捷兄弟和程龙。
歌坛的罗闻、徐凤、夏韶声、关正杰、关菊英。
电视剧圈的郑邵秋、赵亚芝等人也在其郑
每个人都笑容满面,双手抱拳,像是在送上祝福。
秦迪粗略数了数,来了三十多人。基本上涵盖了港岛目前所有一线明星。
时间是1978年,娱乐圈就是他们的下。
这些明星跟《日报》或者秦迪本人,其实没什么交集。
他们愿意来,是因为韦建邦给了每人5000块的出场费。
那时候,哪怕是郑邵秋这种电视剧王,一个月工资也就几千块,拍戏才有奖金。
5000块已经算是高价了。
程龙今年拍了两部卖座片,《蛇形刁手》和《醉拳》,加起来的片酬也才6万。
拍个照,半时搞定,就有5000块拿。
刚冒头的程龙自然乐于前来。
港岛明星真正片酬暴涨,要到1980年后,特别是1981年《最佳拍档》票房破千万之后。
那时候电影市场才全面起飞。
而且《日报》毕竟是港岛销量第一的报纸,这些明星也需要媒体帮他们宣传造势。
这种忙,大家自然愿意配合。
《漫威日报》头版全是娱乐新闻,尤其是电影明星的动态,为的就是吸引粉丝买报。
许氏兄弟上头条,他们正是风头最劲的时候。
程龙这时还只是个动作新人,还没真正站上舞台中心。
韦建邦在电影板块也下了不少功夫。
最近上映的影片,他请来多位知名导演和监制撰写影评,还开了个“每日票房排行榜”的栏目。
虽然内容不算多,但专业性在港岛媒体里算是头一份。
《漫威日报》前几页围绕娱乐圈,后几页全是漫画。
《日报》改版后,秦迪就让韦建邦开始招揽漫画人才。
现在这些新人画手已经入职,负责连载部分。
目前连载的是一部蕉大侠霍元甲》的漫画。
据韦建邦报告,这部作品人气很高。
报纸才连载到第三期。
报社陆续收到大量读者来电或来信,纷纷建议将这份新出的漫画直接出书。韦建邦顺势在报纸上开辟了漫画师专栏,有时是访谈,有时是创作分享。
从整体来看,《漫威日报》的受众很明确——就是漫画迷和年轻群体。它走的是专业娱乐路线。
秦迪一口气读完了《漫威日报》目前发行的前三期,他对内容质量给出了90分的高分。报纸定位清晰,栏目创新十足,还很好地借用了漫画本身的吸引力。
在没有秦迪亲自插手的情况下,韦建邦能在这么短时间内,打造出港岛前所未有的娱乐报纸,确实厉害。他的执行效率和工作能力都堪称顶级。
不夸张地,他是系统认证的S级人才。
但秦迪不知道的是,就算没有自己,平行世界的韦建邦在几年后也会成为报业巨头。
听完韦建邦关于《日报》以及新报《漫威日报》的情况汇报后,秦迪沉思片刻,随后拿出两本漫画。
这两部作品,是他花费5点经验值,用系统“传媒内容产生器”直接生成的完美成果。风格不同,但他看过之后,认定它们在港岛市场会很受欢迎。
一部是《变形金刚》,另一部是《蜡笔新》。
秦迪确认过,这两部作品的剧情大致与前世相同,但系统已将背景和设定全部本地化,改成以港岛为舞台。
比如《蜡笔新》里的主角野原新之助,在这套系统版里直接改名为“秦新”。
当这两部作品交给韦建邦时,他激动得像是得到了珍宝。他坚信,有了它们,《漫威日报》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,牢牢占据整个港岛漫画迷的市场。
秦迪只是笑了笑。
连载报纸漫画,能赚多少?就算之后出书,又能多赚多少?
他心里早有计划:等这些漫画通过报纸连载或出版火起来后,就推出相关周边,比如玩具、画册等,那才是真正的赚钱点。
当然,事情得一步步来。
眼下最紧要的任务,是先让报纸热卖,再推漫画连载,接着做动画,最后才是周边产品。
他把这些思路告诉韦建邦,并要求他提前准备几份计划书,等时机成熟就立刻执校
处理完报社事务后,秦迪转头再看鳄鱼恤公司,就显得轻松许多。
这家公司经过彻底清洗,除了最底层销售人员外,几乎全部换人。原董事会和陈骏家族在公司的痕迹,已被完全抹除。
随着陈骏把他持有的36.6%股份正式转让给秦迪,鳄鱼恤已彻底落入秦迪掌控之郑
鳄鱼恤公司正式开启了退市私有化流程,其余股东即便不愿意出售手中股份,这些股票也会被强制退出,按比例兑换成现金返还给他们。
秦迪因此成为这家港岛知名服装集团的全资拥有者。
服装产业隶属于纺织行业范畴。自上世纪50年代起,这一行业便成为港岛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。
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90年代初,直到港岛本地的制衣工厂纷纷迁往北方,本土生产才逐步衰退。
换言之,1978年当下,正是港岛纺织服装行业的巅峰时期。
巅峰的尾声。
“鳄鱼恤公司在全港共有37家直营门店,全部位于核心地段。”
“另外还拥有两家大型制衣工厂。”
“这37家门店中,过去半年表现最弱的日均销售额为9850港币,最强的达到港币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