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欢迎光临如糖言情小说网!
错缺断章、加书:站内短信
后台有人,会尽快回复!
  • 主题模式:

  • 字体大小:

    -

    18

    +
  • 恢复默认

第55章 干掉华商第一人

他深吸一口气,试图掩饰内心的震惊与错愕,一时之间竟不出话来。

靠!

这些内容居然都是那个子一个人写的?

年纪轻轻,做生意、炒股样样在行,写出高质量的商业分析文章,倒还能理解。

可是……

这样的人,居然能写出这么好的!

马城坤简直觉得不公平。

《日报》凭什么压着《东方日报》打?

难道他们马家就这样被碾压,毫无还手之力?

眼看着《东方日报》一步步被逼到角落,最终沦为无人问津的报?

想过找人动秦迪?

这个念头刚冒出来,就被马城坤自己掐灭了。

太不现实了。

秦迪是谁?华商第一人!

论财富、地位、影响力,马家在他面前根本不够看。

更何况,现在的秦迪是港岛的红人,走到哪儿都被簇拥着,万众瞩目。

这种时候动他,不是找死是什么?

听秦迪特别怕死,走到哪儿都带十几个保镖,贴身护卫不离左右。

想动他?连靠近的机会都没有!

就算真有办法,马城坤也不敢动手。

马家在港岛的名声本就不怎么好。

要是再背上“干掉华商第一人”的罪名……

呵,那真是走投无路了。

秦迪都能被你动了,还有什么人是你马家不敢碰的?

到时候,别港岛,连背后的靠山——那个在**的大靠山,恐怕也会震怒,直接舍弃马家。

对手太强了,强到根本无法抗衡。

换作以往,遇到这种局面,马城坤早就使出一些见不得光的手段了。

不然,《东方日报》凭什么从1968年创刊,短短九年时间,就坐上港岛销量第一的宝座?

是他马城坤真有报业才华吗?还是《东方日报》生就有气运加身?

呵,还不是因为马家背景深厚,背后还有那个在港岛能量不的**势力撑腰。

以前对付其他报纸,马城坤可以暗中出手,打压、挖人、造谣,无所不用其极。

可面对《日报》,这些手段统统失效。

现在,马城坤只能老老实实想办法。

问题是,要怎么在正面对决中压制《日报》?

它占尽了时、人和,风头正盛。

难不成,只能等它自己出错?

等得了多久?等得起吗?

一时之间,马城坤也没了主意,只觉得脑袋发胀,思绪混乱。

他皱着眉,开口问在场的下属:“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,能打破现在的僵局?”

底下人一个个低着头思考,马城坤越看越烦。

过了好一会儿,他终于忍无可忍:

“给你们一时间,明必须把分析和对策交上来。散会!”

他才不管这些事,反正他是老板,这些难题,就该他们去想。

想不出来?

那留着你们这些人,还有什么用?

马城坤走后,会议室里的人一个个表情凝重,气氛沉闷。

秦迪坐在劳斯莱斯银影后排,正前往半岛酒店的路上。

前一,他向沈粥提出,想从汇丰银行手中买下所持的35%和黄股份。

和记黄埔,是个香饽饽!

暂且不它手里握着多少土地资源和旗下那些上市公司的股份,光是它在港岛的船坞和码头资产,就已经足够让人眼红。

自从拿下了青州英泥,秦迪对系统中标注的李跑跑名下其余几块关键资产,兴趣越来越浓。

长实集团是李跑跑的头号根基,他是最大股东,这块目前动不了。

而且,没了其他几块基石的支撑,这家公司在未来恐怕也无法复刻原本时间线上的辉煌。

秦迪已让梁安德停止继续收购长实的股份,现有的就留着,不再追加。

青州英泥是李跑跑腾飞的第一块跳板,现在已被秦迪拿下。

剩下的两块“基石”,就是九龙仓与和黄。

其中,九龙仓只是个过渡。

李跑跑正是通过它,才得以掌控和记黄埔。

所以,秦迪把目标转向了和记黄埔。

接着他开始多方打探。

主要是让梁安德动用“商务通”,收集相关商业情报。

这才了解到,和黄这块蛋糕,到底有多诱人。

因为和黄手里,握着港岛这个“聚宝盆”的最大钥匙!

港岛最大的聚宝盆是什么?

房地产?金融?旅游?

都不是。

是港岛的集装箱港口码头!

从去年开始,全球吞吐量最大的集装箱深水港,就是港岛的“葵涌货柜码头”。

再过二十年才会被新加坡超越,再过三十年才轮到大陆。

葵涌共有九大码头,年处理标准集装箱超过一千万箱。

除了台风,每都在稳定产生巨额现金流,堪称一台台永不停歇的提款机。

这九个码头,被几大巨头牢牢把控。

排在第一位的是和记黄埔,拥有四号、六号、七号、九号(北)码头,现金流稳居榜首。

在平行时空里,李跑跑能被称为“超人”,这几个码头功不可没。

第二是九龙仓,旗下有一号、二号、五号、九号(南)码头。

原本时间线中,李跑跑和包船王联手控制九大码头中的七个,剩下两个分别归属三号和八号。

他们不赚钱,谁还能赚钱?

就连那两个码头的背景,秦迪也让梁安德查了个底朝。

八号码头背后是大英帝国的置地公司与本地新鸿基公司联合控股。

这块不太好动。

再看三号码头。

三号码头由大英帝国的西兰公司持有90%,港岛许家的顺昌公司占10%。

比起前面那块,这块更容易下手。

仅仅依靠几个码头,和记黄埔每年带来的现金收入就能超过150亿港币。

这样的赚钱机器,谁会不动心?

当秦迪表达出对和记黄埔股份的兴趣后,沈粥沉思了一阵。

汇丰银行握有这部分股权,已经超过了五年。

由于港府规定,银行不能涉足除金融证券以外的业务,汇丰其实一直在找一个合适的买家接手和黄。

只是此前无人有这个实力或者胆量接盘。

如今秦迪主动提出购买,沈粥心里基本是赞成的。

另外,此时李跑跑可能还没跟沈粥经历“九龙仓”那场风波,两人关系还没那么紧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