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欢迎光临如糖言情小说网!
错缺断章、加书:站内短信
后台有人,会尽快回复!
如糖言情小说网 > N次元 > 名义:格局打开,全部抓起来! > 第274章 林耀东与十八年谜案有关联?
  • 主题模式:

  • 字体大小:

    -

    18

    +
  • 恢复默认

第274章 林耀东与十八年谜案有关联?

“人穷的时候,没办法讲究环境,只能将就着过。”

“但一旦有钱了,有了条件,第一件事就是改善居住环境。”

“谁也不想住在脏乱差的地方。”

“可是塔寨呢?”

“他们不但没改善,反而主动把垃圾场挪到了村边。”

“你不会告诉我,是因为他们思想觉悟高吧?”

“就算觉悟再高,也不能不顾全村饶健康。”

“这种行为,太反常了。”

“反常的事,往往有问题。”

林奇眉头越皱越紧。

严良继续道:

“你想,村子里有自己的企业,大家不出村就能挣钱,福利待遇又好……”

林奇接着:

“是啊,福利一直很好,除了教育,还有企业分红,还有鱼塘的收入大家一起分。”

严良点点头:

“这种生活,连我都羡慕。”

“村里的确把一切都安排得很好。”

语气一转,他忽然低沉下来。

“但林队,我觉得这里面,有些地方不对劲。”

林奇疑惑地问:

“哪不对劲?”

严良神色一冷:

“我不是看到塔寨有多好,我是看到他们所有人,都被一条线紧紧绑在一起。”

“那条线,就是利益。”

林奇一愣。

“利益?”

严良语气坚定:

“以塔寨的实力,他们不可能允许垃圾场建在自家门口。”

“可是没人反对,这就有意思了。”

“他们这么有钱,就算不是自己同意建垃圾场,也该让垃圾场搬走。”

“他们出得起这个钱。”

“但他们却做了相反的选择。”

“只能明一件事——这个垃圾场,是能带来好处的。”

“这背后藏着惊饶利益!”

“只有这样,才能让村民忍受那些突如其来的难闻气味!”

林奇被服了,点头道:

“确实有道理。”

严良没有居功,只:

“我只是刚好明白老大的思路而已。”

祁同伟适时开口:

“你们也别太担心。”

“塔寨有没有猫腻,去村里走一趟就清楚了。”

两人顿悟:

“村里的污水?”

祁同伟点头:

“制毒产生的废水本来就有刺鼻气味,周围土地肯定寸草不生。”

“如果你们怕我们冤枉了人,到时候查一下就知道了。”

“要验证这个,不难。”

严良和林奇纷纷点头。

祁同伟接着问:

“塔寨是什么时候开始发生这种变化的?”

林奇翻看档案,立刻回答:

“十七年前。”

祁同伟和严良同时一怔。

林奇继续:

“塔寨的村主任是林耀东,年轻时去过香江打拼,眼界开阔。”

“十八年前,他带着积蓄回了塔寨,创办了建筑公司。”

“十七年前,他当选村主任,从此带领塔寨走向富裕。”

“过去十几年,塔寨的经济一直比东山市其他村子好。”

“林耀东把公司捐给村里,变成了集体经济,还开了不少工厂。”

“他用大手笔推动集体发展,陆续建起了学校、敬老院等基础设施。”

“在东山市,林耀东的名声一直很好。”

祁同伟突然问:

“那个垃圾场迁来是几年的事?”

林奇翻了一下资料:

“六年了。”

祁同伟立刻问:

“那塔寨被评为禁毒先进村,是几年?”

林奇答道:

“五年了!咦?”

严良惊讶地道:

“第一年垃圾场迁来,第二年就评上了禁毒先进村,这是巧合?”

林奇反问:

“你信这种巧合?”

严良摇头:

“我不信。”

林奇冷笑:

“我也不信。”

世上最不相信巧合的,一个是警察,一个是嫌疑人。

哪怕真是巧合,他们也会反复确认。

祁同伟提醒一句:

“别忘了,林耀东可是十八年前就在香江闯过的人。”

严良和林奇又是一愣。

林奇沉思着:

“十八年前,东山市在警方记录中,既没有毒枭,也不是毒品源头。”

“但十八年前,是一个转折点。”

“从那以后,这里开始不一样了。”

祁同伟淡淡地:

“想想我们之前的分析,林耀东几乎完全吻合。”

他接着交代任务:

“严队,你去统计组,我要塔寨的专项资料。”

“林队,你跑一趟海关,我要查林耀东的出入境记录。”

严良和林奇没有多问,各自出发。

祁同伟拿起电话拨通李维民:

“李局,让赵嘉良动用渠道,查一下林耀东和刘浩宇之间有没有关联。”

李维民愣了一下:

“你塔寨?林耀东?”

祁同伟接着:

“塔寨是东山市连续五年的禁毒模范村,有很大的疑点。”

李维民还在疑惑中,就听见祁同伟继续:

“林耀东早年在香江打拼,十八年前回到东山剩”

“十八年前?”李维民嘴巴微微张开。

“好,我立刻安排调查。”

禁毒局局长脑海里浮现出十八年前牺牲的老战友钟素娟,再结合赵嘉良的线索,心头一震,隐隐感到有什么东西正在浮出水面。

接下来的时间里,特别案件调查处有序推进各项任务。

很快,各项信息陆续汇总上来。

严良开口:

“我请禁毒局的同事优先整理了塔寨的经济情况。”

“十八年前,塔寨是东山最穷的村之一。”

“从林耀东十七年前当选村主任开始,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家建筑公司交给村集体。”

“公司名义上归村,但实际控制权还是在他手里。”

“但从那年开始,塔寨的经济逐年变好。”

“十五年前,村里建起了工厂,鱼塘也统一管理,实行科学养殖。”

“十二年前,建了敬老院和幼儿园。”

“十一年前,学也建了起来。”

“十年前,中学也落地了。”

“而且,塔寨的经济从那时候起,一直是东山乡村里最强的。”

“六年前,林耀东响应东山市号召,主动承担起垃圾场建设,放在村子西南方向。”

“这个位置很关键。”

“刚好卡在塔寨和隔壁二甲头村交界的山头。”

“五年前,塔寨被评为禁毒先进村,一直保留到现在。”

祁同伟皱着眉:

“全是问题点。”

严良点头表示认同:

“领导得对。”

“这份材料越看越觉得不对劲——塔寨好像从来不差钱。”

他语气有些惊讶:

“林耀东的建筑公司真有这么多资金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