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欢迎光临如糖言情小说网!
错缺断章、加书:站内短信
后台有人,会尽快回复!
  • 主题模式:

  • 字体大小:

    -

    18

    +
  • 恢复默认

第264章 线人曝毒源在东山

林奇立刻反应过来:

“这种痕迹,最直观的就是经济指标的变化。”

祁同伟认真地点头:

“对!”

他眼神一冷,

“李局给了一条关键线索——当G先生、郭鹏、铁孜这三个大毒枭被抓之后,东山就成了亚洲毒品的核心地带。”

“换句话,三年前,不,更近一点,两年前,某些家族的实力会突然暴涨,甚至到了令人震惊的地步!”

“我们不知道那个藏得最深的毒贩是谁。”

“但我们不需要知道,数据会话。”

“所以……”

“静下心来,把数据整理清楚,让数据帮我们指出来路!”

严良和林奇的倦意一扫而空,取而代之的是满腔的斗志。

两人异口同声:

“老大,我们马上动手!”

正巧来串门的李维民脸上写满了震惊,他望着祁同伟,恨不得给自己一巴掌——

这么直接又有效的方法,自己怎么就没想到?

他心里懊恼极了:怎么就没早点请教祁同伟?

他真后悔得不校

身为临海省禁毒局局长,悔得肠子都青了。

如果早点这么做,东山的毒窝早就该被连根拔起了,哪还会让他们嚣张三年!

李维民嘴里发干,看着三人热火朝地讨论,连忙开口:

“祁处,这些数据统计的事儿你们别亲自干,我安排人来处理就行!”

他现在彻底明白了——这几位是专破奇案的高手,是动脑的。请他们来,就是要给方向、指路子。

真要让他们干这些机械的活,简直是暴殄物。

祁同伟点头:

“行,但只要看过这些资料的人,就必须进入办案状态,严格执行保密制度。”

李维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。他一声令下,立刻有人进来,开始紧张的数据整理。

特殊案件调查处的几人转去会议室继续开会。

祁同伟笑着:

“李局,您来得正好,我正想找您。”

李维民心中一紧:

“祁处,你是不是又有新思路了?”

祁同伟点点头:

“没错。”

“既然东山成了亚洲最大的毒源,那他们肯定得有销路。从地理位置来看,他们的下家,大概率是在港澳。”

“等统计组把数据整理完,我要一份长期往来港澳的人员名单。”

“这个……得协调海关,可能需要麻烦李局配合。”

李维民直接回应:

“没问题,我这就联系海关请求协助。”

在场的人都清楚,这份名单一定非常长。

临海省历来有出海谋生的习惯——如果在本地找不到出路,人们便会前往海外寻找机会。

香江是最近的目的地,自然成了很多饶落脚点。

虽去香江的人数庞大,但比起在几十万人中毫无头绪地找毒贩,这已经是更高效的突破口了!

李维民再一次被祁同伟的思路所折服。

祁同伟继续道:

“东山市藏得很深,在我任职期间,并没有像海州市那样明显的问题。如果当初情况不同,李局可能也不会派我去海州。”

李维民点头回应:

“没错。”

祁同伟紧接着问:

“那东山市是怎么被发现的?”

李维民一愣,随即意识到祁同伟真正想问的是——如何确认东山市是亚洲最大的毒源?这背后肯定不是空口无凭。

他心中暗叹祁同伟的洞察力,便回应道:

“我在香江有个线人,他发现了一位新冒头的毒枭——不,准确来,是一位一直低调潜伏的毒枭。”

“这个人表面经营实业,实际上掌控着横跨亚欧的贩毒网络。”

“但他的毒品来源一直是个谜。”

“我的线人追踪了十几年,终于查到,他的毒源就在临海省东山市!”

调查处的三个人听后都变了脸色。

祁同伟忽然问:

“李局,你当年在海光做缉毒警察时,有位女同事被怀疑是自杀身亡。”

“我记得你过,她的丈夫也是警察。”

“现在他在哪?”

严良和林奇听得一头雾水,不明白祁同伟为何突然提起这事。

李维民沉默了一下,眼神有些复杂。

他望着祁同伟,露出苦笑:

“祁处,你还是那么敏锐。”

“你猜对了。”

“我的线人,就是当年那位同事钟素娟的丈夫,他原名叫李建中,现在叫赵嘉良。”

什么?!

严良和林奇震惊不已。

李维民缓缓解释:

“钟素娟遇害后,李建中第一时间赶回来。他始终不相信那是自杀,也不相信素娟会靠注射来平复情绪。”

“他更清楚,家里根本不可能有东莨菪碱。”

“他认定,素娟是被人杀害的!”

“于是他辞去工作,把不到一岁的孩子托付给素娟的母亲照顾,自己只身潜入香江,追查那位幕后凶手!”

“李建中坚信,杀死钟素娟的是毒贩,理由是——钟素娟是一名缉毒警,她没有私人仇家。”

“这一追查,竟然持续了整整十八年!”

特殊案件调查处陷入了一阵沉默。

林奇到底是女性,比在场的几位多了几分细腻:

“李建中,真是一往情深。”

没人能反驳。

为了替新婚妻子讨回公道,他毅然辞去警察职务,只身前往香江,做起了缉毒线饶工作。

这份坚持,如果不是深爱钟素娟,谁又能做到?

祁同伟微微皱眉:

“你们怎么就断定杀钟素娟的毒贩来自香江?”

李维民平静回应:

“十八年前,除了治安方面,临海省整体上是比香江落后的。”

“本地毒贩不太可能掌握那种下药手段。”

“所以推测,是香江那边来的毒贩干的。”

祁同伟轻轻摇头:

“不,我觉得这个推论有问题。”

三人都看向他,听他继续:

“我不否认当年临海本地毒贩没有用药的意识,但我怀疑,那个用药的人,未必就是香江过来的。”

“因为,去过香江的毒贩,也具备这种思维。”

“所以,凶手很可能是临海本地、但曾在香江混过的毒贩。”

严良和林奇都点头认同。

破案讲究逻辑,祁同伟虽然无法断定凶手具体是谁,但他从不轻易假设对方的来历。

方向错了,越走越偏。

李维民苦笑:

“当时我们没想那么多,李建中也没想那么多,我们一合计,他就去了香江。”

“结果查了十几年,我们才发现一个关键问题!”

调查处三人都愣住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