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术统领的八万蒙古主力,挟雷霆万钧之势,终于兵临合州钓鱼城下。营寨连绵数十里,号角震,旌旗蔽日,其军容之盛,远超当年蒙哥时期。巨大的回回炮被一一组装起来,炮口森然指向那座屹立江畔的坚城。
王坚立于钓鱼城头,面色沉静如水。城中军民早已同仇敌忾,做好了死守的准备。城墙经过了再次加固,炮位、箭垛、油锅、擂石一应俱全。得益于凌岳通过无线电提前共享的蒙古军新式炮械情报,王坚还针对性加强了城防的顶部防护和隐蔽工事。
大战伊始,阿术便毫不留情地发动了狂攻。数百架投石机同时怒吼,巨大的石弹和燃烧的火罐如同陨石雨般砸向钓鱼城!城墙在轰鸣中颤抖,碎石飞溅,火光四起。蒙古步兵在箭雨和盾牌的掩护下,扛着云梯,如同蚂蚁般涌向城墙。
钓鱼城守军则还以颜色。改良后的宋弩射程更远,箭矢如同飞蝗般倾泻而下。滚木擂石沿着城墙斜面轰然砸落,带起一片惨嚎。王坚更是将凌岳送来的部分“震雷”用在关键时刻,巨大的爆炸声往往能瞬间清空一片区域,给蒙古军造成巨大的心理震慑。
江面上,蒙古水军试图封锁和进攻,但钓鱼城三面环水,地势险要,宋军水师虽弱,却凭借地形和火攻,顽强地阻挡着蒙古战船的靠近。
战斗从日出打到日落,又从黑战至明。钓鱼城下尸积如山,江水为之染赤。蒙古军攻势虽猛,却始终无法突破城墙。王坚指挥若定,守军士气高昂,一次次击托饶进攻。
然而,蒙古军的兵力优势实在是过于巨大,就如同汹涌澎湃的洪流一般,源源不断地冲击着钓鱼城的防线。他们可以轻松地组织起轮番进攻,让守军疲于应对,根本无法得到丝毫的喘息之机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守军的伤亡数字开始不断攀升,令人触目惊心。而箭矢、擂石、火油等重要物资的消耗速度更是快得惊人,仿佛这些资源是被无底洞吞噬一般。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,王坚深知单凭钓鱼城现有的储备,是绝对无法支撑太久的。
无奈之下,王坚不得不通过无线电,向远在夔州的凌岳发出紧急求援信号,尤其强调了箭矢和药品的极度匮乏。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焦虑和急迫,因为他非常清楚,如果不能及时得到补充,钓鱼城的防线恐怕很快就会被攻破。
凌岳在夔州接到王坚的求援后,心急如焚。他立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,深知如果不能迅速解决钓鱼城的后勤补给问题,后果将不堪设想。于是,他当机立断,下达了一系列紧急命令:
“立刻集中所有库存的箭矢和药品,不得有丝毫保留!同时,抽调‘疾风’营中所有能够参战的士兵,组成一支强大的运输队!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阻碍,都必须不惜一切代价,突破蒙古军的封锁线,将这些急需的物资安全送达钓鱼城!”
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较量,就这样在钓鱼城的外围再度展开。运输队的士兵们肩负着沉重的使命,他们要在枪林弹雨中穿梭,与蒙古军展开一场殊死搏斗,以确保这些宝贵的物资能够顺利抵达目的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