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欢迎光临如糖言情小说网!
错缺断章、加书:站内短信
后台有人,会尽快回复!
  • 主题模式:

  • 字体大小:

    -

    18

    +
  • 恢复默认

刘晓艺还给他们讲了许多在京城的见闻:地铁如何方便快捷,超市里的商品如何琳琅满目,大学里的课程如何有趣,甚至还有在央视参观的经历。

“我们老师带我们去央视参观学习,那里的演播厅大得能装下整个村!”刘晓艺比划着。

“哇!”发们齐声惊叹,眼睛瞪得圆圆的。大军感慨地:“晓艺,你真是我们中间的凤凰啊!飞得最高最远。”

铁柱点头附和:“是啊,记得时候你就最爱读书,总是抱着一本书看。现在果然有出息了。”

刘晓艺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:“每个人选择的道路不同而已。铁柱学汽修,以后可能就是4S店的技术总监;

芳当老师,培养下一代;明明学计算机,将来可能是It精英;大军去当兵,保家卫国。都很了不起啊!”

明明推推眼镜,突然问道:“晓艺,在北京读书压力大吗?同学们是不是都特别厉害?”

刘晓艺想了想,认真回答:“压力确实不。同学们来自全国各地,都是精英中的精英。

有个女生,家里特别有钱,脾气也不太好,但专业能力很强;还有个男生,成绩总是年级第一,几乎门门功课都是满分。不过,”她笑了笑,“只要努力,总能找到自己的位置。”

芳好奇地问:“晓艺,你后悔过吗?选择去那么远的地方读书。”

刘晓艺毫不犹豫地摇头:“从来没樱虽然有时候会很累,很想家,但我知道这是我想要的生活。在北京,我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,遇到了更优秀的人,也遇见了更好的自己。”

夜幕渐渐降临,吃摊的灯亮了起来。他们已经续了三次串串,啤酒也添了两扎,但聊兴依然浓厚。

从童年趣事聊到未来规划,从初恋懵懂聊到人生理想。他们发现,尽管走上了不同的道路,但那份童年的情谊依然真挚如初。

大军看看时间,不好意思地:“我得回去了,明一早还要去镇上武装部报到。”

铁柱也站起来:“我也得走了,明还要去汽修店实习。”

明明和芳也表示该回家了。

刘晓艺抢着付了账:“这顿我请客,就当是提前给大军送行了。”

大军感动地拍拍她的肩:“好兄弟!等我在部队混出个样子来,回来一定请你吃大餐!”

在分别的路口,五个年轻人带着儿时的记忆依依不舍的道别。

“晓艺,以后常回来啊!”芳拉着她的手。

“是啊,别忘了我们这些发。”明明推推眼镜。

铁柱憨厚地笑着:“要是来省城,记得找我,我带你去吃最好的串串。”

大军立正,向她敬了个不太标准的军礼:“保重!”

看着发们远去的背影,刘晓艺站在故乡的星空下,心中涌起万千感慨。

这些曾经一起玩耍的伙伴,如今各奔东西,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。她没有因为自己上了名校而骄傲,反而更加感激这些年来的努力和敢于改变的勇气。

正是那份勇气,让她能够走出镇,看到更广阔的世界;正是那些努力,让她能够在精英云集的北广找到自己的位置。

奶奶家的灯光温暖地亮着,炊烟袅袅升起。刘晓艺深吸一口故乡熟悉的空气,心中充满力量。

无论飞得多高多远,这里永远是她的根。而带着这份根的力量,她将飞得更高,更远。

回到北京后,她要更加努力,不仅为了自己的梦想,也为了这些发们期待的目光。她要让所有人看到,从镇走出来的女孩,同样可以拥有精彩的人生。

腊月二十八,刘晓艺家的超市提前歇业了,刘家爸妈也来到了爷爷奶奶这里。

刘爸爸刘明达在超市门口贴上了红纸告示:“全体同事恭贺新春佳节,安心超市休业五日,正月初四照常营业。”

这在镇上是件稀罕事——往年春节正是做生意的好时候,家家户户采购年货,超市通常要忙到除夕下午才关门。

“爸,今年超市怎么这么早就休息了?”刘晓艺帮着父亲收拾提着车后备箱的年货,好奇地问。

刘爸爸笑着将一箱饮料垒好:“忙了一整年,该让大家都歇歇了。你林阿姨带着雨还有总店的老员工他们也不容易,早点放假,让大家好好过个完整的团圆年。\"

他语气中透着从容,这是生意稳定后才有的底气。

王安梅在一旁清点账目,接口道:“再了,咱们也得好好陪陪你爷爷奶奶。往年忙得团团转,连顿团圆饭都吃得急匆匆的。”

刘晓艺心中暖暖的。她注意到,父母这一年来变化很大。

父亲不再是那个为生计愁眉不展的中年人,眉宇间多了份自信和从容;母亲也不再斤斤计较每一分开支,偶尔还会去美容院做做护理。

超市生意走上正轨,两家分店营业额稳步增长,电子计价系统的引入更是提高了效率,让他们从繁重的劳作中解放出来。

所以他们俩早早都提着大包包的年货,回到了爷爷奶奶住的老屋。

“爸、妈,我们回来了!”刘爸爸人未到房间里呢声先到。

奶奶闻声从厨房出来,围裙上还沾着面粉:“哎哟,回来就回来,带这么多东西干嘛!”

爷爷也跟着从房间走出来,脸上是藏不住的笑意:“回来得好,回来得好。”

中午吃完饭,一家人在院子里晒太阳。刘爸爸刘明达斟酌着开口:“爸、妈,新房子开春就能装修好了。到时候你们搬过去跟我们一起住吧?三层楼,房间多的是。”

奶奶正在剥花生,闻言手上的动作顿了顿,和爷爷对视一眼,温和却坚定地摇了摇头:“你们的心意我们领了。但这老房子住惯了,左邻右舍都是几十年的老交情,舍不得走啊。”

爷爷接口道:“是啊,后院的枇杷树和桃树是你奶奶嫁过来时种的,都快五十年了。还有那畦青藏,看着它们长,比什么都有趣。”

刘晓艺理解爷爷奶奶的心情。

这座老房子承载了他们大半生的记忆,每一砖每一瓦都刻着时光的痕迹。

前院里那棵老桂花树,秋时香飘整个巷子;墙角那丛月季,是奶奶的最爱;就连灶台都被岁月熏出了温润的光泽。

刘妈妈体贴地:“那这样行不行?新房子给你们留间一楼的卧室,什么时候想我们了,就过来住几。平时我们还常回来看你们。”

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。奶奶笑呵呵地:“这个主意好!偶尔去住住新房子。但根还得留在这儿。”

刘明达兴奋起来,开始比划着描述新房的规划:“一楼我们特意留了间带卫生间的卧室,就是考虑到你们年纪大了,爬楼不方便。房间朝南,阳光特别好,窗外就是花园。”

“前院我们打算铺上青石板,留出块地方种些花花草草。后院空地更大,可以开辟个菜园,妈你不是最爱种些菜吗?完全可以继续种!”刘妈妈接着道。

刘晓艺也加入讨论:“还可以搭个葡萄架,夏在下面乘凉喝茶。二楼有个大阳台,视野可好了,能看到远处的山。”

爷爷奶奶被得心动不已。奶奶笑着:“被你们这么一,我倒真想快点去看看新房子了。”

话题转到新房子的装修进展,刘爸爸刘明达更是眉飞色舞:“主体已经完工了,开春就能开始内部装修。三楼晓艺的房间我们都设计好了,带个书房,安静,适合她学习。”

“最重要的是,”王安梅握着奶奶的手,“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委屈了。记得上次爸妈来城里住,晓艺得把房间让出来,自己跑来和我睡。她爸更是只能在客厅沙发睡几。现在好了,房间管够!”

刘晓艺想起那些拥挤却温馨的日子,老宿舍房只有两间卧室,爷爷奶奶一来,她就得腾地方。

虽然从不觉得委屈,但看到父母如今能从容地安排每个饶生活空间,她还是由衷地感到高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