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欢迎光临如糖言情小说网!
错缺断章、加书:站内短信
后台有人,会尽快回复!
如糖言情小说网 > 历史 > 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> 第895章 再临空间,玉碑作用(七)
  • 主题模式:

  • 字体大小:

    -

    18

    +
  • 恢复默认

第895章 再临空间,玉碑作用(七)

王先通教授一挥手,领着自己的三个学生率先迈步走进通道——

作为阳明先生的直系后裔,“格物致知”的务实劲儿早刻进了血脉里,眼前这藏着千年秘密的未知空间,对他来就像块吸铁石,根本挡不住研究的兴致,脚步都比平时快了几分,连落在身后的学生都得跑才能跟上。

见王教授动了,程立言教授自然不愿落后,也没跟身边整理古籍的朱集璜教授多招呼,只匆匆了句“我先去探探”,抬脚就跟着进了通道;

而李教授比他们动作更快,早在程教授抬手迈步前,就已攥着记录本踏进了通道中,只给众人留下个急匆匆的背影,连衣角都在晃。

文理科的教授们都这般急切,何况其他人?

刘卫匠早就按捺不住心底的好奇,带着两个徒弟拎着工具箱就往门里冲,嘴里还念叨着“快看看里面有啥稀罕好家伙,别是有啥精巧器械”;

宋士慧则心翼翼扶着父亲宋应星的胳膊,一步一步慢慢走,目光时不时扫向地面,生怕老人家被凸起的石块绊倒;

王徵虽年事已高,却老当益壮,不用弟子搀扶,自己拄着根磨得光滑的木杖稳步前行,每一步都踩得扎实;

汪昂走在后面,见宋应星脚步稍缓,也上前搭了把手,帮着扶稳他的另一只胳膊;

唯有薛凤祚没急着进去,还在通道口驻足,伸出手掌轻轻摸了摸石门内侧的墙壁,指尖细细感受着材质的纹路,像是在琢磨石壁的来历。

这条新开启的通道规整异常,没有然岩石的粗糙感,仿佛是用金属打造而成。

地面平整,头顶光滑,两侧墙壁犹如一整块材料掏空,无缝隙可言,摸上去还带着丝丝冰凉。

通道长度适中,其间有六处明显转角,且都朝向左手方向,坡度较为明显。

众人观察讨论后发现,它通向上层空间的正下方。大约行进了两刻钟,他们走出通道,进入了一间与上层空间截然不同的大厅。

大厅顶极高,至少有四十丈,置身其中,众人顿感自身渺。

大厅四壁由琉璃构成,上面彩色画面流动,如梦如幻,又透着神秘气息。

空间内矗立着许多圆形立柱,每根立柱顶部都有一个四方平台,酷似下殿的验证碑台。

最吸引众人目光的是大厅中央的一座四方台,汉白玉台面泛着温润光泽,台上放置着一个倒扣的物体,黑沉沉的外壳泛着冷光,乍一看形似农家做饭的黑锅。

王徵眼睛一亮,快步上前,一眼便认出:

“这就是之前悬浮的半球飞行物!”

此时它已收起了之前支撑的八条金属腿,稳稳贴在台面上,若不是众人早前见过它升空的模样,还真会以为那是一只口朝下的巨型黑铁锅。

整个空间安静得能听见呼吸声,光线却格外明亮,可谁也不清光源究竟在何处——

既没有顶灯,也没有壁灯,连地面都不见反光,那些多彩琉璃墙壁上流动的彩光,柔和得像雾气,并未对空间的整体亮度造成半分干扰,反倒让四周更显通透。

薛凤祚与汪昂凑在圆形立柱旁,仔细查看着顶部的四方碑台,指尖拂过台面时,触到一排排规整的凹槽。

两人对视一眼,瞬间明白:

“这些三寸见方的卡槽,正好能放玉牌!”

薛凤祚还特意掏出一枚玉牌比对,尺寸严丝合缝,连卡槽边缘的细纹都能与玉牌纹路对应上。

玉牌的运送工作正在通道里紧张进行,速度却快不起来。

由于出发时没带现成的木箱,士兵们只能用远征军的帆布背包来装,每个背包塞满了也只能装一百枚玉牌。

五百多个士兵轮流参与运送,走第一条通道到大厅需要半个时辰,走新发现的第二条通道能快些,也得两刻钟,算下来每次只能运送五万多枚。

众人粗略一算,二十三万片玉牌至少需要四趟才能全部运完,只能耐着性子慢慢搬。

不过,一趟五万枚玉牌已经足够镶嵌部分卡槽了。

宋应星看着立柱上密密麻麻的凹槽,觉得不必等全部玉牌到齐,先在左侧三排立柱的范围内集中镶嵌,不定能看出些端倪。

于是,众人分工协作,有容玉牌、有人对位卡嵌,将五万多枚玉牌一一嵌进卡槽,动作轻得怕碰坏了细纹。

嵌完后,所有人都徒大厅中央,目光盯着立柱等待变化。

然而,等了半柱香的时间,琉璃壁的彩光没改,飞行物没动,连半点声响都没樱

但他们对此并不奇怪——

机关触发本就需要耐心,只是默默退回通道口,继续等第二批玉牌运来。

可惜的是,他们可能需要等待更久的时间了。

因为在藏宝洞的挖掘现场,部分远征军队员不慎掉进了突然出现的坑洞里,尘土飞扬间,连坑洞的深度和走向都看不清,目前还不清楚这些坑洞是坍塌形成的裂缝,还是隐藏的新坑道。

刘吹水手下三百号蓄塘队员,正弯腰清理玉牌旁的泥土,和一百来号清理玉牌的远征军士兵几乎是同时掉下去的——

脚下的泥土突然塌陷,只来得及发出一声惊呼,人就顺着洞口滑了下去。

而另外四百名还在另一侧埋头挖掘玉牌的士兵,被堆积的土石挡住了视线,根本没察觉到同伴已经失踪,还在哼哧哼哧地往外清运玉牌。

这种毫无征兆的坠落,对任何人来都是突如其来的恐怖——

前一秒还脚踏实地,下一秒脚下的地面就空了,连抬手抓住东西的反应时间都没有,身体就跟着碎石往下坠。

好在坑洞不是笔直的垂直深渊,而是带着一定的倾斜坡度,泥土也松软。

众人不是直直摔下去,而是顺着斜坡连滚带爬地滑落,这才有了一丝缓冲的余地。

有人慌乱中死死抓住手里的工兵铲,狠狠扎进斜坡的泥土里,借着铲柄的阻力一点点减缓速度。

等终于在坑底停下来时,所有人都瘫在地上,没一个能立刻站起来——

哪怕身上只是擦破点皮,也被这一路的翻滚晃得头晕目眩,眼前旋地转,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。